(二)以产业化为重点,拉长做强五大产业链。农业产业化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能够与现阶段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运作机制,也是落实市委培育五大产业体系的有效措施,必须围绕主导产业、名牌产品、生产基地、利益机制、龙头企业等产业化经营要素,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制定工商、税务、金融、财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在优势特色产业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选准产业支柱和拳头产品,特别是打造一批有地方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禽、肉、奶、鱼、果、蔬等名牌产品,在抓好3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抓好100家辐射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重点龙头企业。二是培植主导产业和规模化基地。要从扶持专业户、专业村入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建设一批集中连片万亩以上、甚至十几万亩以上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使其成为区域经济的主体。畜禽产业,要以鲁西黄牛、小尾寒羊、微山麻鸭等传统名优品种为依托,加快建设生产和加工园区,膨胀发展规模养殖基地,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加快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的跨越。围绕建立比较完善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果产业体系,加快经济林、苗木花卉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把改进品质、扩大设施化栽培、提高复种指数作为瓜菜和优质粮棉油生产重点,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蔬菜产业,重点是建设无公害和绿色有机产品生产基地。通过拓宽劳动力转移渠道,清除劳动力转移障碍,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强化劳动力输出全程服务等措施,开展好“万人出境、40万人出省、60万人出市、100万人转移”活动,加快劳务经济发展,使我市尽快成为重要的劳动力输出基地。三是正确处理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关系,形成良好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一体化,使农户和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引导龙头企业着眼长远,履行龙头的职责,及时给农户提共信息、技术、资金和物资支持,并将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返还给农户,调动农民向龙头企业出售农产品的积极性,进而实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良性循环。
(三)以“三化”为目标,提升农村产业结构档次水平。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跳出“三农”看“三农”,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统盘考虑,实现工农联动、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尤其要大力推进“三化”进程。一是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随着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确立,推行农业标准化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以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大力宣传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知识,让广大农民尽快掌握标准化生产规范和操作模式。要加强现场调度,加快优质专用产品、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的开发。二是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抓好民营经济,放开投资领域,放宽经营条件,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各类人员从事民营经济,使其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对以农产品加工经营为主的企业,进一步解决产权、管理、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问题。三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的要求,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改变城乡分割、分治的局面,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势互补。加快小城镇建设,建立小城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引导乡村企业和民营企业向小城镇集中,鼓励农村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镇迁居。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乡村合并的路子和方法,提高农民的聚集度。
(四)以服务为载体,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和分散经营的农户之间架起桥梁,既是解决农民想致富、盼服务、缺技术、愁销路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的重要措施。一要强化信息服务,用准确的信息指导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按照“集中、统一、规范、效能”的原则,集中建设统一兼容、资源共享、高效适用的市、县、乡、村信息网络平台,形成全市畅通的信息网络体系。二要抓好流通服务,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在充分利用农村现有集贸市场的基础上,培育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积极组织各类农副产品的展销促销活动,努力探索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新的流通方式。大力扶持发展农村流通合作组织,支持农民个体或合伙创办流通企业,引导他们加入经纪人和个体运销队伍,逐步建立起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村流通体系。三要搞好技术服务,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重要支撑。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努力培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服务体系,夯实农业技术服务的基础。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引进、推广成熟适用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充分整合现有农业教育资源,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充分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领办示范园区,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