㈡主要任务和措施
1、加强设施建设,发展高效农业
随着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在有条件的村通过流转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到2005年从事农业的人员要减少到农村总劳力的30%以内。
⑴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继续实施科教兴农,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发展名、特、优、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至2010年农业先进技术的覆盖面达到85%,同时继续抓好种、养业的合理布局。搞好奶牛、肉牛、肉鸽、生猪生产和蔬菜、花卉种植。在全镇形成以种养大户为龙头的产业格局。
⑵加快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
①五年内集中力量搞好灌溉配套工程,同时鼓励村集体、农户联合建设小型水利设施,购置灌溉工具,形成镇、村、户多级兴办水利的良好局面。
②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2010年,我镇高标准农田面积要达到2.8万亩,并在蔬菜种植区发展滴灌、喷灌,发展节水农业。
⑶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养结构。
① 在镇西部推广枣粮间作,五年内力争完成1500亩,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林木覆盖率。
② 推动蔬菜的发展。五年内计划搞好蔬菜保护地500亩,采取大棚蔬菜种植,发展陆地蔬菜种植2000亩,在有条件的村,引进名、特、优、新菜种,提高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
③稳定生猪、蛋鸡的生产,发展牛、羊等食草型牲畜,引进优良品种,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发展特种养殖,扩大肉鸽、肉犬、奶牛等的养殖规模,走公司加农户,产、供、销一体化的好路子,满足市场需求。
⑷加强农业服务组织的建设,健全镇村两级农业服务组织
①五年内农机综合作业率达90%,逐步向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发展,随着农机科技含量的提高,逐步更新换代,提高作业效率。
②搞好农业生产资料服务,满足农民对种子、农药、农膜、化肥的需求,保障供给。
③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农科站结合成人教育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种养水平,走“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之路。
2、加快第二产业战略调整,促进乡镇企业扩量增效
⑴加大投入扩大总量。继续实施“工业立镇、工业强镇”战略,每年新建固定资产投入500万元以上企业不少于5个,五年总投入不少于10亿元,新建企业中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数量不低于60%,重点建设一批医药化工、生物制品项目,使全镇乡镇企业形成集群化、规模化、系列化。
⑵抓好园区建设,加快农村工业化。建设工业园区是促进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扩大开放的重要条件,“十一五”期间,我镇工业园区要完成设施建设,实现“七通一平”,要新进一批企业,其中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5家,引进外资1500万美元,同时结合现有企业的改扩建,全面启动老企业迁入工程。
⑶搞好工业行业调整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根据我镇名牌、拳头产品较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更少的实际情况,“十一五”期间我镇紧紧围绕提高企业素质,按照新技术、大规模、高效益、外向型的努力方向,以行业、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抓好组织机构、布局结构的调整,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产业、产品的技术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乡镇企业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①抓住机遇,搞好城乡工业联合,抓住我市“退二进三”的大好机遇,实施新形势下的城乡工业联合,优化乡镇工业行业和产品结构。在实施“接二连三”中要下力量做好市场调研和预测,看准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和项目,尤其注重利用市属老名牌的优势和条件,以资产重组为主要形式,搞好新形势下的城乡结合,推动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形成新的主导行业和优势产品。
②实施科教兴企和技术创新战略:培育一批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乡镇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加速现有科技成果的转化。要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和产品,“十一五”期间要完成填补市级以上空白的新产品20项,组建“产、学、研”经济实体10家,提高“科教示范”企业水平,新产品产值率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