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育重视和沟通不够影响学习发展。在苏北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普遍较差,甚至有的学校没有寄宿条件,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的教育功能也未能有效发挥。
4、家庭和社会教育对接不力影响安全。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年龄小,力量弱,缺乏呵护,往往成为被侵害的对象。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中,有一定比例的留守儿童,尤其是女孩容易被侵害,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的重视。
四、在措施落实中推进农村关爱工程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农村关爱工程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的“民心工程”,为妇联工作创新开展提供了新载体,也为农村妇女儿童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下一步,连云港市各级妇联组织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为契机,履职尽责,务实创新,努力把农村关爱工程继续推向深入。
(一)提高认识,推动关爱氛围再升温。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积极开展关爱活动,是妇联职责所系,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将继续强化领导,全面建立分级负责、责任到人机制,确保在全市的关爱行动中妇联系统有作为、有影响、有特色、有成效。针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生活状况开展调研活动,进一步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提出对策,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广泛宣传“农村关爱工程”的重要意义和目标要求,积极营造“共同关注、真情关爱、真心帮助”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培树妇联系统实施关爱工程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进工作;培树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先进典型,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培树留守家庭先进典型,倡扬美德,弘扬新风,共建和谐家园。
(二)强化举措,推动关爱内容再丰富。围绕实施“暖心”行动,充分运用农村妇女培训基地,积极开展适合农村留守妇女特点的实用致富技术培训;组织动员女党员、女干部、女企业家、女科技致富示范户等,与农村留守妇女开展“一对一”帮扶;继续做好健康检查工作,关爱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扎实开展“平安家庭”、“和谐家庭”创建工作,让农村留守妇女幸福生活。围绕实施“爱心”行动,建立完善示范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和村级留守儿童示范指导服务站,开展代理家长、爱心结对、亲子交流等活动,做好国际助养项目对接等,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给予更多实实在在的帮助。
(三)拓展思路,推动关爱载体再延伸。在深化“金手链”创业致富行动中,拓展实施大培训、大创业、大维权行动。广泛协调社会资源,积极争取省政府农村妇女培训券,扎实开展农村留守妇女培训工作;宣传巾帼创业典型,举办家庭创业报告会,培育推广优秀“三八”经济合作组织,帮助更多的农村妇女创业就业;深入开展以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为重点的普法宣传,建立完善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网络和措施制度,切实保障留守妇女的生存、发展权益。在深化“母爱零距离”行动中,以家长学校、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为依托,设立开辟“关爱之家”等阵地,组织留守儿童成立“校外业余兴趣小组”,让留守儿童精神不再失落;广泛开展以宣传《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强化留守儿童父母的责任意识;深入开展“亲子携手同行”活动,动员和吸引留守儿童和监护人自主参与、自我教育、亲子互动、共同提高,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和监护人架起连心桥,努力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和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