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30年旅游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2)

2010-06-17 21:05

  (二)旅游经济的增长势头越来越好。2003年至2007年这五年,全州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653.06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39.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52亿元。五年三项指标年均增长20.21%、33.1%、48.37%。2004年实现了旅游业“一年迈大步”的奋斗目标,2006年实现了旅游业“三年大发展”的奋斗目标。2007年全州共接待游客188.82万人次,是2002年的2.3倍,旅游综合收入3.7亿元,是2002年的6.77倍。五年来,旅游经济从总体上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一是带动了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州共有各类宾馆178家,其中星级宾馆34家(三星级8家,二星级14家,一星级12家),旅游定点宾馆9家,其它非星级宾馆135家。现有国内旅游社8家。全州旅游从业人员达12300余人。二是促进了信息通讯业的发展。目前全州已有16处景区开通了移动电话。三是市政建设步伐加快。合作、夏河、卓尼、迭部等县市开展了民族特色化风貌改造工程,塑造和提升了旅游县城的新形象;临潭县在冶力关实施旅游小城镇的“绿、亮、净、美、畅”五大形象工程建设,全面提升了旅游城镇的品牌形象。四是带动了农牧民群众增收。各县市在近几年培育旅游产业过程中,把旅游开发与调整产业结构,转移剩余劳力和扶贫攻坚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宣传鼓励,典型示范,政策引导,技能培训等措施,积极动员景区周围农牧民群众通过参与旅游开发脱贫致富,成效非常显著。截止2007年底,我州已有“农(牧)家乐”570家,已具规模的达240家,每户年均收入2.78万元,最高的年收入超过10万元;景区乘马服务123家,每户年均收入1.24万元。与此同时,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民间手工业者创造了丰厚的利润,洮砚、根雕、牛羊头骨、金银饰品、藏族刺绣等特色旅游商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旅游市场的开拓能力越来越强。近几年,州县市通过举办旅游艺术节,参加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制作旅游风光宣传片,与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众多主流媒体合作进行旅游宣传,积极组织旅游大篷车赴省内外进行市场促销,邀请大批旅行商、摄影家、作家、记者来甘南采风、踩线,在进入甘南境内的重要路口和旅游客源地设立大型旅游形象宣传牌,以及连续举办两届“锅庄舞大赛”和在2008年省“两会”期间举办旅游推介会等形式,不断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努力提升“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形象。通过几年不懈的努力,“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已成为全国知名节庆品牌,玛曲格萨尔赛马大会、临潭万人拔河比赛、正月祈愿大法会、娘乃节、毛兰木大法会等节庆活动已经发展成熟。尤其是今年举办的“高空王子阿迪力横渡冶力关冶木河大峡谷”活动,影响广泛,达到了推介旅游精品、树立旅游新形象的目的。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推介工作,甘南旅游资源和甘南特色旅游逐步被外界了解和认识,“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在省内外已经拥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影响逐年扩大。

  (四)行业管理日趋规范。一是依据《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管理条例》,大力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加强对旅游行业的管理,不断优化旅游环境。二是不断深化旅游行风评议工作和市场秩序大检查。三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近五年共举办统计员、景区导游、服务员、部门经理等培训班28期,接受培训人员达2186人。四是严格执行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不断推进晋“A”工作。目前,全州有国家A级景区11处,其中AAAA级3处,AAA级1处,AA级7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6处,省级森林公园5处,省级地质公园3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甘肃省历史文化名镇2座。为加强景区开发步伐和科学管理,分别成立了冶力关、腊子口、大峪沟、康多峡等风景管理局。五是出台了《甘肃省‘农(牧)家乐’地方标准》、《甘南州旅游服务质量监督与纠察办法》、《甘南州旅游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等规范性文件。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旅游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xxx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