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旅游产品渐趋多样化。围绕树立“九色甘南香巴拉”、“生态甘南,山青、水清、人亲”、“人文甘南,风动、幡动、心动”等品牌形象,紧抓重点不动摇,不断创新宣传促销方式,包装推出了十大王牌景点和十六个重点旅游景区。先后推出了“休闲甘南二日游与甘南全境七日游”、“甘南人游甘南”等多条精品线路以及自驾游、自助游等旅游新品,散客市场也得到较快发展。甘南的旅游产品从传统的宗教朝觐旅游、观光旅游向假日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临潭冶力关和卓尼大峪沟为中心的生态山水游,以夏河拉卜楞寺和碌曲郎木寺为中心的宗教朝觐游,以玛曲为中心的草原湿地游,以迭部腊子口为中心的红色文化游等特色旅游,旅游产品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由于各项工作力度的加大,促进了甘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已引起了国内外新闻界和旅游业界的广泛关注,各种美誉接踵而来。甘南先后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西部大开发活动组织委员会评为“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区”。被美国最具权威的旅游杂志《视野》、《探险》评为“‘让生命感受自由’的世界50个户外天堂”,被《中国国家地理》、《时尚旅游》杂志评为“‘梦幻之旅’•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被联合国人居环境发展促进会、世界华人联合会评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
三、甘南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开发资金不足,资源总体开发缺乏广度和深度。目前甘南旅游开发的资金基本上由政府划拨,尽管政府也建立了发展旅游业专项基金,分年度划拨,但仍是杯水车薪。因此,旅游开发速度远不能与迅速增长的游客需求相适应。由于资金不足,相配套的交通、能源和自身基础设施欠帐太多,许多景区的可进入性差,导致这些颇有价值的景观无法带来经济效益。已经开发建设的景区大都存在服务设施还不配套,景观资源的开发较单一,造成资源特色的浪费,开发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等问题。
(二)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旅游大州的地位不相适应。旅游配套设施不足,旅游产品开发欠缺,如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目前甘南旅游商品开发滞后,生产企业少,批量小,还没有形成规模经营,缺乏旅游定点商场和较大的专业市场。同时,缺乏物美价廉、便于携带的特色旅游纪念品,象唐卡、洮砚等价格既高又难以携带,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在旅游娱乐方面,只有单一的民族歌舞,而这样的民族歌舞,也有向“现代化”发展的倾向,很难与旅游者融为一体,缺乏参与性,难以形成持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三)旅游业缺乏现代营销意识,宣传力度不够。甘南已将旅游业作为跨越式发展的支柱产业重点来培育,然而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资源进行种种规划和项目建设方面,整体缺乏营销意识,对现代旅游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甚少,不能有效掌握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所以不能很好的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最终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尚不突出,游客的人均消费却偏低,高端游客比重较小,从游客的消费结构看,目前仍以观光性的经济型游客为主,高消费游客总量偏少,旅游消费水平较低。2007年人均消费水平仅为197元,比迪庆、丽江、九寨沟分别低517元、859元、820元。表面上看只是一个消费水平的问题,实质上反映出甘南在体制机制、基础设施、旅游产品、服务质量、营销方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与旅游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四)旅游产业创新不足,景点推介尚欠整合。总体看,甘南的旅游产品开发还比较粗放,后续产品的开发比较薄弱,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的力度有待加大,旅游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缺乏龙头企业,且结构松散,整体效益低。在多年的发展中,甘南创建了一些名牌,如拉卜楞寺、郎木寺、冶力关、大峪沟、腊子口等。但是对创建旅游业名牌以及如何利用旅游名牌所带来的市场效应和经济效益,从概念上和观念上的认识都还比较肤浅。各县市对旅游产品的推介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把自己拥有的景区景点逐一端出。单一的景点在某个区域内或许就像一颗珍珠一样闪闪发光,但放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是很难引起买家的兴趣的。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各县市各吹各打、各景点之间缺乏联系,有碍甘南整体旅游形象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