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服务能力“弱化”
面对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一部分基层团组织和团干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发挥好“先进青年群众组织”的作用,服务能力特别是服务青年成长发展的能力被弱化。尤其是个别基层团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前,对青年成长发展的各种需求和热切期望显得力不从心;有的基层团干部不仅缺少应有的领导组织协调能力,而且缺乏带领青年投身发展的知识和本领,甚至有极少数团员变为青年的“尾巴”,被青年戏称为“头脑无思路,脚下行无路”。
(三)组织生活“虚化”
主要体现在一些基层组织的团建工作制度不完善,管理松懈,支部组织生活不健全,“三会二制一课”坚持不好,存在形式主义、“走过场”的情况;一些基层团干部从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团务知识掌握不牢,对团员的教育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管理乏力,不同程度出现团员与组织脱节现象。
(四)工作载体“僵化”
主要是一些基层团组织缺乏工作思路,缺乏影响力,脱离青年实际,组织活动内容单调,工作方式陈旧,不知道青年需求什么,青年有要求不知道向谁反映;团组织开展活动较少且效果不是很好;团组织的一贯擅长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也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未能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发挥带领青年发展的“领头雁”作用,从而使团建工作缺乏生气,团的活动缺乏实效。
(五)队伍素质“老化”
一些基层团干部队伍的结构和整体素质呈现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特别许多团员青年外出寻找发展机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一方面造成难以找到合适的团员发展对象,另一方面也出现团的基层班子青黄不接,干部后继无人的情况。例如,笔者参加基层团建调研中就发现,有一个镇的村团支部书记平均年龄39.6岁,最大的45岁,最小的也已有33岁。
三、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共青团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原则和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共青团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好原则和要求。
(一)导向鲜明――体现工作目标的科学性
就是要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围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指针,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牢牢把握共青团工作服务大局的正确方向,又要体现对青少年群体成长发展的促进作用;而且要注重对青少年群体成长发展需求的有效满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青年群众基础。在具体工作实践的层面,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围绕社会主流与尊重青年个性的关系,既深入领会上级的精神,又准确把握青年的脉搏,体现围绕大局和服务青年的和谐统一。
(二)运作规范――体现工作机制的科学性
就是要通过完善的机制、规范的运作,奠定团工作的科学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制度基础。要严格落实团的组织生活制度,构建完善的组织运行机制、青年教育服务机制、青年参与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实现自我运转和发展能力的有效提高,工作覆盖面和规范性不断增强,团员青年参与程度更广,组织的亲和力、凝聚力更大。
(三)服务高效――体现工作内容的科学性
就是要以服务发展成才为宗旨,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保持与青年的密切联系,热爱青年、尊重青年、理解青年,真心诚意地关心、团结青年,不断提高服务青年的水平;不断完善服务青少年的工作体系,协助党和政府管理好青少年社会公共事务,更好地帮助、服务青少年学习、生活、工作;切实转变青少年服务方式,结合青少年学习、就业、社会参与、创业发展和休闲娱乐等多层次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创设载体、创新方式,逐步建设科学高效的服务体系,为青少年提供具体实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