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汾河水库管理局自身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2)

2010-06-17 21:45

    1、水量较为充沛

    汾河水库运行46年来,年平均来水量3.2亿m3,年平均供水量2.71亿m3,是我省地表水资源利用率最高的水利枢纽工程。

    2、水质优良

    汾河上游干流的河道从上到下共有东寨、宁化、静乐、河岔、水库5个水文水质测站,1981年-2002年汾河上游区域内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汾河水库、东寨源头水质总体符合Ⅱ类标准,宁化、静乐水质总体符合Ⅲ类标准,河岔水质总体符合Ⅱ-Ⅲ类标准,水质优良,可直接饮用。由于水质中没有重金属污染,水处理工艺也就相对简单。

    3、地理位置优越

    汾河水库位于省城太原市上游不足百公里,是省城太原市唯一的优质地表水源,且为太原市供水极为方便。

    水量的充沛、水质的优良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汾河水库具有天然的发展优势。

    (二)、水库存在的问题

    1、水库防汛

    由于资金、职工编制、防汛物资严重短缺等问题,加之水库特殊的地理环境,一旦有险,情况就十分紧急,所以应加大水库防汛工作的投资力度。

    2、水库水价

    水库供水水价过低,目前农业水价仅2分/ m3,工业水价仅15分/ m3,全年供水平均水价不足5分/ m3。

    汾河水库在建设过程中的1960年即开始为下游汾河灌区供水,并由汾河灌区为农业和太钢、一电厂供水。至1979年,20年一直为无偿供水,汾河水库管理经费是靠国家事业费拨款。1980年开始计收微量水费,工农业水费为0.7厘/ m3,并于同年列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1983年工农业水费由0.7厘/ m3增加到4厘/ m3;1985年工农业水费由4厘/ m3增加到4.3厘/ m3;1990年农业水费由4.3厘/ m3增加到1分/ m3,工业水费为1.1分/ m3;1995年农业水费由1分/ m3增加到2分/ m3,工业水费由1.1分/ m3增加到15分/ m3,并一直延续至今。在上世纪末期90年代水库开始廉价(5分/m3)向西山矿务局的古交供排水公司和太钢尖山铁矿直接供水,至2004年两处供水水价才提高到0.9元/m3。目前汾河水库全年供水水价平均不足5分/m3。2004年按水价测算办法,在现有固定资产帐面价值的基础上测算水费,通过成本核算,汾河水库农业水价为9.5分/ m3,工业水价为1.2元/ m3。现行水价远远低于核算水价。如果按水库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测算,核算水价还将更高。因此,现行水价已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步伐。

    3、水库水质

    (1)、由于近几年黄河上游水质不断恶化,引进的黄河水注入汾河水库后,导致了汾河水库水质标准下降。引黄水未进入汾河前,汾河水库水质基本保持在Ⅱ类水质左右,可直接饮用;引黄水进入汾河水库后,汾河水库的水质在蓄水多时,可达到Ⅲ类优水质,在蓄水较少时,有时会出现Ⅲ类劣水质情况。

    2006年5月对黄河及汾河沿程水质监测结果为:黄河水为劣Ⅴ类水质;万家寨水库为Ⅳ类水质;头马营出口、宁化断面为Ⅲ类水质;汾河东寨、河岔、汾河水库为Ⅱ类水质。

    (2)、汾河水库库区左右岸基本由2—3级黄土台地组成,高程介于1125m—1150m间,塌岸问题严重,塌方部分主要集中在1125m—1130m高程之间(右岸陡坡段塌岸长18.5km,左岸缓坡段塌岸长13.5km),加大了水库的淤积,严重影响了水库的蓄水和水质,也影响引黄水的调蓄。

    (3)、汾河水库上游81km河道虽然进行了治理,但流域内四县区工矿企业和库区周边22个村庄生产、生活污水,均排入汾河河道流入水库,也影响了汾河水库的水质。

    (4)、汾河水库库区由于没有确权定界,水库库周80余公里长的岸边又为黄土台地,几乎没有任何植被,坡陡耕地少,库周22个移民村近2万多人回迁兴建住宅和开垦种植等,导致库周环境恶化。再加之兴建各种焦化厂和炼铁厂,加速了库周生态系统的破坏,失去了涵养水源的作用,加剧了水土流失。

山西省汾河水库管理局自身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农村人才工作的思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