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厅关于社区减灾工作的调研报告(3)

2010-06-17 22:47

  存在上述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综合起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指导思想存在误区。一是在建国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民政等部门存在重抗灾救灾、轻防灾减灾的指导思想,对灾害发生后的应急救援、现场处置、善后处理等方面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对防灾减灾工作重视不够。灾害发生后,英勇救灾的人可以成为英雄,而平时默默从事防灾减灾工作的人却往往被忽视。二是认为现阶段的中心工作是抓经济建设,只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防灾减灾问题就自然会得到解决。三是认为没有把社区减灾工作列入政绩考核和目标管理范畴,干与不干一个样。四是基层民政部门认为工作多任务重,社区减灾工作一没项目二无资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有把社区减灾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

  (二)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投入不足,是社区减灾工作发展较慢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随着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逐步深入和国家综合财力的提升,党和政府对救灾工作越来越重视,救灾资金投入逐步增加,但是减灾工作投入却很少。2008年底以来,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扩内需的措施,投入项目资金达4万亿,但没有社区减灾项目。2008年,我省共投入救灾资金6?7亿元,投入危房改造资金8310万元,但没有安排社区减灾资金投入。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矿社区,三年来在社区减灾工作上的投入不到1万元,而且还不是财政投入。

  (三)宣传教育力度不够。一是中小学校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我省广大中小学校没有专门的防灾减灾教材,也没有安排专门的课时开展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使得广大中小学生防灾减灾知识得不到普及。二是农村社区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相对于城市社区来说,农村社区由于抵御灾害能力低下,灾害对其所造成的破坏性更大,但由于农村社区地处偏远,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往往被忽视。三是宣传教育的经常性不够。防灾减灾要深入人心,就要使宣传教育活动经常化,但现实往往是“活动来了一阵风,活动完了无影踪。”四是宣传教育的针对性不强。社区减灾宣传教育往往是为了完成任务,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结合得不够紧,针对性不强,不注重用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教育,使得社区居民参与防灾减灾的热情不是很高。

  三、对策与建议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强调:“必须把防灾减灾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进一步抓紧抓好。”《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把“加强城乡社区减灾能力建设”作为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完成的八项任务之一,明确提出要“推进基层减灾工作,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加强社区减灾工作,提高城乡社区居民避灾自救能力和基层灾害应急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湖北是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灾发季节强、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省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省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据统计,2004-2008年,我省平均每年受灾人口达2253万人、因灾死亡人口113人、伤病人口1?15万人、转移安置灾民3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928千公顷、绝收面积271?59千公顷,倒塌房屋9?74万间、损坏房屋26?6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43?74亿元。

  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把救灾工作的重心转向救灾减灾并重上来,是国家对自然灾害管理的重大转型,是传统救灾工作的重大变革。2008年,南方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惨痛教训警示我们,加强基层减灾工作,全面提高城乡社区综合防御灾害的能力和灾害应急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已经刻不容缓。

民政厅关于社区减灾工作的调研报告(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烟草部门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