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工业强县”进程 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3)

2010-06-17 22:58


四、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从整体上盘活现有企业
要以改革企业产权制度为核心,深入调查研究,广纳群言,博采民智,因厂施策,分类指导,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从体制、机制的深度,解决和克服企业管理决策随意、观念陈旧、思想意识陕隘的问题,使企业发展获得持续的动力。要努力改变忽视管理、粗放经营的状况,完善科学的决策和监督机制,促进管理升级。同时,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加快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和运用,积极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设备,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树立企业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只有让优势企业扩张壮大,让劣势企业“先死而后生”,才能从整体上搞活现有企业。要推动国有集体资产的科学、合理流动,通过流动使劣势企业中闲置或低效运行的有效资产融入优势企业和高效利用的行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增值作用。改革劣势企业,应立足于算活账、大账和长远账,主动配合好企业重组工作。推动资产重组,必须打破地域、行业界限,放开眼界,努力寻求优势企业的合作,努力打造“联合舰队”,扩大经济规模,共同应对市场风险。只要有利于培植和增加税源,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职工收入,就应该积极争取,不求所有,只求其活。
(二)贯彻“两结合,一提高”思路,壮大个体私营工业企业
从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分析,2002年在国有、集体及股份合作制工业企业产值下降的情况下,个体私营工业企业却创造了5498万元的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企业增加值的70%,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因此,要把壮大个体私营工业企业作为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当前要针对个体私营工业企业规模小、管理滞后、科技含量低、人员素质不高的状况,按照“两结合、一提高”的要求,壮大个体私营工业企业。一是要结合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的机遇,对部分扭亏无望、包袱沉重的国有集体企业采用兼并、破产、出售、转让等方式进行改革改制,不断给乡镇企业个体私营工业企业腾空间,开辟新路。二是结合全县经济发展战略思路,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从传统单一的服务行业中突破出来,放心、放胆把资金投向创新性、开发性的农产品精深加工、贮藏保鲜、包装运输上来,有效开辟发展的新途径和新领域。三是通过外出考察学习、专业院校进修等方式,有计划的组织必要的市场经济、高新技术、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管理知识的培训,注重培训质量和实效性,不断提高个体私营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同时要帮助个体私营企业建章立制,冲破家族式经营管理的牢笼,着力引进人才和新的管理经验,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三)突出重点,培强壮大农产品加工业
发展工业经济,要在搞活、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靠一批项目和新产品来拉动工业经济的增长。从目前来看,最具发展潜力和前景的是农产品加工业。但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弱,对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拉动能力不强。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必须严格按照中央提出的“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路,切实把培强做大龙头企业作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及财政增长的重要环节来抓。要克服条块分割、部门制约的体制性障碍,形成合力,培强做大龙头企业。千方百计争取省、州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技改、新产品研制开发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要建立健全市场信息体系,及时准确地为龙头企业收集、发布产品市场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同时,要抓紧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及质量监测体系,规范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提高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创新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户以资金、土地、技术及劳力在企业和基地参股、入股,企业以利润返还、产销订单及保护价收购等各种形式,逐步建立起平等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关系,增强企业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要紧紧抓住我县绿色食品加工园区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抓好各项优惠政策措施的落实,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园区,把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

加快“工业强县”进程 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政法委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