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推进政法工作进社区的探索与实践(2)

2010-06-17 23:17

一是走进社区建立社区普法长效工作机制。社区最突出的特点是它有很强的地域性,一般说来,在社区范围内,社区组织具有较强的号召力,社区组织开展普法最为直接、最为得力。因此,政法工作走进社区,政法干警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驻区单位支持,社区具体落实的普法运作机制,既能形成合力,增强实力,又能多种渠道筹措普法资金,从组织和物质上保证社区普法的持续开展。

二是走进社区建立系统化、网络化的普法工作平台。政法干警进社区后,积极协助社区整合宣传资源,以社区“市民文明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健康俱乐部”、“青少年教育基地”、“社区文化广场”等为阵地,以“法制宣传栏”、“科普宣传栏”、“政务公开栏”等为载体,依托社区宽带网、闭路电视和有线广播系统等公众设施,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网络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平台。

三是走进社区建立社区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社区普法最缺乏的是专业人才,而社区中又不乏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当前最需要的是把这些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共同为社区普法贡献力量。政法干警进社区后,充分发挥权威性和专业性优势,整合法律人力资源,在法律援助人员、司法助理员的带动下,充分利用社区律师、公证员、政法机关离退休人员、大专院校法律专业的大学生,职业、婚姻、咨询、家政服务等社区中介组织法律宣传人才和资源,形成了法制宣传的巨大合力。

四是走进社区创新社区法制宣教机制。政法干警进社区后,不断拓宽思路,探索规律,开拓创新,注重服务,普法与社区法律服务相结合,普法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普法与社区硬件建设相结合,普法与综合执法服务相结合,通过组织法制文艺汇演、开设校外法制课堂、以案说法等形势,不断创新时代特色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切实增强实效。如2005年上半年,区政法委、区综治办牵头组织公、检、法、司、国土、农水、信访等部门在银江镇召开4次法制宣传、咨询、教育暨公开处理大会,参会接受教育的社区居民和村民达1000余人次。

三,深化社区治安防控,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认真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在社区“三官”的推动和支持下,重点抓好社区警务室建设和社区群防群治工作,打牢基层治安防控基础,社区治安防控能力不断增强,2005年全区“两抢一盗”案件发案与2004年同比下降12.1%,入室盗窃案件同比下降34.9%,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一是社区警务建设取得实效。把社区警务作为政法工作社区化的最重要工作来予以重视和落实,多次对社区警务建设情况逐一进行现场检查、督促、指导和协调社区警务办公用房和基本办公设施,区公安分局负责警务室标识、标牌的制作、社区民警工作职责、考核办法等制度的制定,于2005年在辖区所有社区建立了社区警务室,共有110名民警常驻社区。社区警务室以社区民警为主,社区、社区对口法官、检察官积极参与,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推荐社区民警担任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以加强社区警务工作的协调配合。二是广泛调查,精心研究,根据每个社区实际,制定出各社区的治安防控方案。三是大力推进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各社区均组建了一支不少于10人的义务治保巡逻队,部分社区还有党员义务巡逻队、老年义务巡逻队、治安积极分子巡逻队和文明劝导队。四是强化社区治安基础工作。建立治安刑事案件登记簿、安全检查登记簿、外来人口和出租户登记表、重点人员登记表等台帐,掌握社区治安的基本情况。五是狠抓社区治安防范宣传。通过入户调查、散发宣传单、召开坝坝会等形式,加强治安防范知识宣传,发动群众为社区治安出谋划策,切实增强社区居民的法制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六是抓好服务群众工作。向社区居民发放警民联系卡,加强邻里纠纷调解和社区稳定工作,积极协助社区居委会搞好低保、困难群众的扶助和社区待业人员的就业工作,建立了良好的警民关系。

某区推进政法工作进社区的探索与实践(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金融危机对县域经济及信用社工作影响的调研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