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依法行政情况的调研报告(3)
2010-06-18 00:41
目前,由于经济利益的因素而造成执法偏差的问题仍相当突出。现在行政部门的正常办公经费和办案经费普遍不足,一些单位甚至不能得到全额拔款,例如卫生防疫部门只能60%拔给,尚有40%需靠自收。公安部门现在的办案经费基本没有保证,只能靠罚没收入,市公安局需通过罚没款来弥补经费上的不足,其数额每年达数百万元。由于皇粮不足,只好多罚没。因此,执法部门都争办有“油水”的案件,对没“油水”的日常“琐事”就疏于管理。与此同时,在执法处理上也存在偏差,一些本应劳教、拘留或强制拆除、强制取缔的案件也多以罚没解决,甚至出现当事人以罚没数额来计算得失的情况,当罚没处分合算时,依然再次违法,给行政管理带来许多不利的后果。
7、执法部门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相当普遍。
虽然这几年行政执法部门已开始认识到程序问题的重要性,但采取的措施不够有力,对违反程序的处理也不彻底,因此,行政执法中的程序不合格的问题仍相对突出。例如公安机关在办案中经常出现先采取强制措施而后立案、先执行而后裁决、裁决书不送达当事人、不告知当事人的诉权、不开传唤证就传呼当事人等情况。有的县公安局对外地人在本地作案不加区分是否流窜犯罪一律刑事拘留,办理未成年案件也没有请监护人到场等。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时也比较随意,多无主动出示有效证件。执法人员对执法程序普遍不够重视,实际执行中不够严谨,有的已造成执法行为的无效。从这几年提起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的情况分析,因行政执法程序不合格而被撤消的行政行为已占一定比例,说明程序问题是依法行政中的重要环节,决不可以等闲视之。
三、加强依法行政的对策
1、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学习,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法制意识。
实施依法治市,关键要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提高人的法制素质。一方面,要加大对公民的法制教育,提高大家知法、守法的意识,要拓宽教育面,突出重点,分类实施。通过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宣传法律法规,让广大公民和法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自觉守法。另一方面,要加强执法人员的法律学习和业务学习,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意识。执法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严格执法和依法行政,因此,各级行政执法队伍都要把学习法律做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来抓,要定期组织进行政治、法律、业务的学习和轮训,实施执法资格考试,对那些法制意识淡薄、业务素质差的执法人员应予淘汰。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带头学法,掌握法律,特别要做到不干扰和阻碍行政部门依法办案,切实使依法行政工作得到推进。
2、严格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审查和备案工作。
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执法的实质性依据,保证行政单位制定规范性文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是依法行政的一个重要措施。因此,各行政部门都必须严格依照《福建省权力机关、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和《三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审查的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报送、备案、审查。在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过程中,所设立的权利、义务不能同法律法规相抵触,设立的政府职权不得超过法律法规确定的范围,程序和文件的规范也应符合要求。规范性文件制定后应由市长办公会议讨论,并由法制部门审核把关,切忌由一个分管领导或分管的秘书长签发了事,避免政出多门。规范性文件制定后应公示于众,并依照规定及时报送备案和审查。
3、整顿执法队伍,努力推进实施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
要通过整顿,确认合法的执法主体,杜绝政出多门,清除害群之马,纯洁执法队伍,造就一支政治业务素质高的执法队伍。要继续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就是要把执法责任逐级分解到工作部门、基层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明确执法责任,进行监督和考评,依法予以奖惩,使各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因此,各级各部门应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全面建立各项制度,健全各项配套措施,对执法的每一项法律法规都要进行责任分解细化,明确每个执法人员的任务、执法范围、执法权限、执法标准、执法程序和应承担的责任,形成“职能明确、责任到岗、执法有序、程序规范、监督有力、奖惩分明”的工作格局。要加强评议和考核,每年对执法人员进行一次评议和考核,对违法失职和不当行政的人员依照“国家赔偿法”、“行政监察法”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追究责任。
关于我市依法行政情况的调研报告(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