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困难群体再就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2)

2010-06-18 01:04

(四)受主观条件的影响

1、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困难就业群体还向往着已往的国有企业待遇,看病由国家全额报销,住房由国家统一分配,退休后还有退休金保障,认为只有到全民所有制企业才算就业,只有取得固定工身份才算就业,于是滋生了等、靠、要思想,不愿到临时性、季节性、灵活性岗位就业。调查发现,有接近80%的困难就业群体愿意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但由于不胜任新的工作岗位、工资低、怕丢面子、工作地点离家远、工作脏、累等原因自动放弃了工作机会,其中以前3个原因最为突出。

2、家庭环境的影响。在“4050”下岗失业人员和单亲下岗失业人员家庭中,大多数是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较重,他们不得不放弃外出打工的机会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

3、受“低保”政策的负面影响。“出去做事淘神费力,除去车费、饭钱所剩无几,被居委会知道了还没了低保金,太不划算。”个别“低保”户把社会保障当作永久性福利,拿着每月固定的“低保工资”,即使有劳动能力也不愿出去工作。

(五)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了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城市低保制度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但在部分私营企业落实情况不够理想,多数私营企业老板认为“能给你口饭吃就不错啦,还能给你上保险?”虽然近几年我们加大了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但仍有部分私营企业主对劳动法规政策知之不多,认为市场经济就是我想用谁就用谁,导致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不高,招用人员录用备案率也达不到要求。这些大大挫伤了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困难就业群体的就业积极性。

(六)扶持政策还不完善

根据中央下达的再就业扶持政策,困难就业群体可享受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政策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服务型企业和社区也可利用社保补贴、岗位补贴招用下岗失业人员,扶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群体。但因小额贷款程序复杂、条件苛刻,造成自主创业起步资金难以到位,再就业愿望难以实现。而各项补贴资金使用规模较小,打击了企业吸纳困难就业群体的积极性,阻碍了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的进度。

三、对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的建议

当前,我区困难群体再就业工作的对策思路主要是继续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围绕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制度及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展开,概括起来,要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解决就业无信息的问题。

要加快对劳动力市场的规划和管理,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完善。具体来说,要打破地域之间、行业之间的界限,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就业市场,通过劳动力供求信息的采集、发布、传递,实现双方的沟通,以达到双向选择、合理配置、安置就业的目的。要尽快建立供求信息网、就业信息库和职业介绍网络,使得人才信息的交流、就业再就业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参考借鉴“岗位储备银行”的做法,在各街道开通“人找事,事找人”专线,架起沟通下岗失业人员与就业岗位的桥梁。

(二)解决上岗无技能的问题。

调查显示职业技能的不足是困难群体下岗失业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按照“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转岗培训,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着力提高下岗职工再就业率。建议与企业合作,选择在场地、设备、人才、经费等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建立再就业技能培训基地。通过培训为企业培养人才,为我区储备人才,向外输出人才。要筛选适合本地发展的创业培训项目,积极开展创业培训指导,把“送饭碗”变成让下岗失业人员自己“造饭碗”。

(三)解决政策不完善的问题。

对困难群体进行再就业政策援助是政府促进就业的主要措施,这几年来国家在不断探索促进就业的政策,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结合我区实际,我们认为某些政策还可以更细一些。

对困难群体再就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食品药品检验事业跨越发展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