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依托工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现状与对策(2)

2010-06-18 01:24

  工业的发展也必然会增加基本建设投资,创造就业机会。例如,我县的武安电站建设,共吸收民工人,仅墩上乡本地农民在电站工地务工的就有人,劳务收入达到万元。

  (五)工业发展促进财政增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情况。

  我县工业已成为全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缴纳税金万元,占到财政收入的%。工业的发展,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就可以增加政府的直接投入,改善农业和农村的条件,从夯实农业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

  四、农民持续增收入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总量小,吸收的就业人员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户家庭经营来自于非农产业的收入也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但从我县的现状看,我县工业企业吸收的就业人员共人,仅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工业企业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使农业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发生了困难,转移速度增长缓慢。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农民持续增收困难。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我县农业产业化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龙头企业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辐射面狭窄,竞争力不强,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低品牌率多、精品名牌少,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还没有真正形成“企业(公司)+基地+农户”利益机制,严重制约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三)城镇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或城镇化是指第二、第三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农村普及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城镇化进程缓慢,人口不能在城镇聚集,一方面工业发展没有足够的劳动力作补充,另一方面使第三产业不能健康发展,劳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困难,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本地。

  (四)农产品价格过低,甚至低于成本。例如茶叶、蚕茧价格有时甚至低于生产这些产品的人工工资,这就形成一方面是政府要求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另一方面是农民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没有得到实惠,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不高。造成农产品价格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还是一种粗放型生产,生产规模小、生产手段落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含量低,农产品的附加值低。二是龙头企业将农产品的价格压得太低,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收购初级农产品。三是是农产品成本加速上升导致农业效益下降。从目前的形势看,由于农用物质、农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因此农产品的成本也呈现在不断上涨的趋势,但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农产品的价格并没有相应上涨,甚至有些农产品的价格还在下跌,这样使农业的纯收益减少,表现出农产品价过低。

  (五)劳动者素质不高。是从当前的形势要求看,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是偏低,与市场经济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文化科学素质、生产经营管理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一方面是企业苦于找不到高素质的工人,另一方面是农民工就业困难,农民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困难。

  五、对策及建议

  (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产业化。我们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着力点来抓。一是培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有特色、有优势的农产品系列加工,形成生产专业化、产品系列化、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形成特色经济的支柱产业。二是提高加工产品的含金量。目前我县农产品粗加工产品较多,档次低,附加值不高,这不仅耗费资源,而且效益不高,农民增收不多。因此,必须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深加工和精加工上下功夫,广泛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大胆创新,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名牌带动战略,大力开发名优特新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三是要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建设。这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点,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要采取有效措施,集中力量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大户,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集团),走出一条“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道路。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解决分散的农户适应市场、进入市场的问题。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结构调整积极的带动力量。对广大农户来说,找到龙头企业就是找到了市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不断走向深入的最为现实的工作抓手。

XX县依托工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现状与对策(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关于**县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