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农村公路建设基本情况与对策研究(2)

2010-06-18 01:49

  (2)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行车条件差,难以满足农民出行、农副产品畅流的需要。占我市农村公路66.2%的“村村通”工程是按照农村公路四级标准设计和施工的。其路基宽5米,路面宽3.5米,断面结构层要求有厚18cm的C30水泥混凝土面层,下面是宽3.8m、厚15cm的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以及厚6cm的碎石找平层,这一等级标准在全省也是领先的。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多数路段受地形及两边建筑物的限制,路基宽度无法达到标准。受路基宽度的影响,错车点布置困难,从而造成会车不便。再者,目前的“村村通”工程仅仅解决了路面的通行问题,而道路的排水、绿化等建设尚未跟上。此外,乡镇至行政村的公路尚有一部分是等外公路或自然便道,大都为砂石路面,其服务水平低,抗灾能力及通过能力差,人们出行不便,大宗农副特色产品的流通也受到了很大制约,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之一。

  (3)资金缺口大,影响农村公路建设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村村通工程国家和省下拨资金为10万元/km,我市配套资金为15万元/km,二者合计为25万元/km。这个标准在全省也是无可比拟的,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实际支持。但是,由于我市村村通工程从2005年开始启动,2005、2006两年所完成的任务远远大于并提前于省厅下发我市2006年的建设计划(县区超计划建设里程约120km),加之计划内省补资金不能按时到位,故拓宽筹资平台、寻找筹资办法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村村通工程线长面广,施工难度大,成本高。诸如路基整合、征迁补偿、桥梁及涵洞、错车道等配套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大,而地方财政配套困难,资金缺口大。如铜陵县至2006年底已完成村村通工程投资近8500万元,到位资金4323万元,缺口资金高达4000余万元。市郊区至2006年已完成村村通工程66.2km,到位资金843.7万元,缺口资金811.3万元。狮子山2006年完成村村通工程22.2km,总投资888万元,资金缺口也有100余万元。

  (4)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没有形成,养护管理经费没有来源,导致养护管理工作跟不上建设发展速度。现行《公路法》对县、乡、村道建与养的责任规定不够明确,导致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不规范、不健全,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投资主体、养护机制主体和监督主体缺失,严重影响农村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

  三、进一步改善我市农村公路状况的建议

  (1)应尽快组织编制铜陵市县乡公路建设规划,并坚持以规划为引导,正确处理农村公路建设能力与建设规模的关系。公路建设规划应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结合村庄布点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科学地确定公路网的布局,合理地确定每条县乡公路的线型和建筑红线宽度,统筹安排好县乡公路的各项配套设施。在实施村村通工程中,在以GPS测量结果为依据的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线形和走向做必要的修改和调整,打通断头路,增加村村通公路的通行能力,为形成连贯东西、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路网奠定基础。

  在每条县乡公路建设前,应组织编制公路设计。在设计时应处理好与公路两侧现状农房的关系,公路两边建房必须控制在建筑红线以外,公路沿线埋植杆必须服从公路规划,不得随意埋设,尽量减少拆迁量;处理好防洪和现状农村供水、供电等管线的关系;处理好公路纵断和两侧地形的关系。不仅要做好公路的平面、纵断、横断面的设计,还要做好公路的绿化、排水、管线等设计,以保证公路建设的科学性。

  在城乡统筹发展、一体化发展的今天,县乡公路的建设也应纳入到各级政府的城乡规划管理,只有经过规划审批,方可实施每条公路的建设,才能防止和杜绝建设的随意性和低标准。

  农村公路建设要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出行的实际需求出发,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有序发展。既要尽力而为,最大限度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又要量力而行,保持适度的建设规模。农村公路建设在中央资金补助的带动和引导下,地方建设农村公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但同时也应注意避免不注重考虑建设能力与建设规模的关系,不顾当地人、财、物力的实际情况,一哄而上,随意扩大建设规模,带来了诸如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业主债台高筑和拖欠工程款等一系列负面问题。因此,量力而行,保持适度的建设规模,科学合理地制定农村公路发展规划,是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XX市农村公路建设基本情况与对策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对如何充分发挥基层监管统计信息作用的思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