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式城市群发展模式的战略突破主要表现为:
(1)避免了城市摊大饼式的单极化扩张。
(2)形成了以大、中、小城市相协调为特征的区域镶嵌体系。
(3)建立了以地缘经济为基础的城市空间布局与城际战略联盟。
(4)构筑了以产业链为核心的城市等级系列集合。
(5)实现了效率最大化的城市结构在区域中的逻辑充填。
(6)充分协调自然—社会—经济的城乡时空耦合。
(7)体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良文明典范。
用组团式城市群代替单一城市扩张:经济上可以取得台阶式的提升;社会上可加速消除二元结构;生态上可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文化上便于多样性的充分交融;系统上形成等级有序的效率体系。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美国三大城市群、日本三大城市群与中国三大城市群对于全国的经济贡献率有着较大差异,表明了中国三大城市群对于国家GDP的贡献率在目前仍比较偏低。
如果按国家首位城市比较:美国纽约的GDP,占全美国的GDP总量的24%,相当于上海GDP总量的40倍,相当于北京GDP总量的75倍,相当于广州GDP总量的87倍。 日本东京的GDP,占整个日本GDP总量的26%,相当于上海GDP总量的20倍,相当于北京GDP总量的30倍,相当于广州GDP总量的37倍。英国伦敦的GDP,占整个英国GDP总量的22%,相当于上海GDP总量的5.5倍,相当于北京GDP总量的9.5倍,相当于广州GDP总量的10.5倍。法国巴黎的GDP,占整个法国GDP总量的18%,相当于上海GDP总量的4.0倍,相当于北京GDP总量的7.2倍,相当于广州GDP总量的7.9倍。韩国汉城的GDP,占整个韩国GDP总量的26%,相当于上海GDP总量的1.9倍,相当于北京GDP总量的3.5倍,相当于广州GDP总量的3.8倍。
上海的GDP总量是美国纽约GDP总量的1/40。
上海的GDP总量是日本东京GDP总量的1/20。
上海的GDP总量是英国伦敦GDP总量的1/6。
上海的GDP总量是法国巴黎GDP总量的1/4。
上海的GDP总量是中国香港GDP总量的1/3。
上海的GDP总量是韩国汉城GDP总量的1/2。
中国大城市的经济规模偏小,尤其是大城市群集聚财富能力偏低和贡献偏小的现象, 已经到了必须认真考虑的时候了。
十、中国城市化的战略设计
中国城市化战略设计必须突出“三维分布”制高点:
(1)培育三大组团式城市群(面)。
珠江三角组团式城市群;
长江三角组团式城市群;
京津环渤海组团式城市群。
(2)创建七大城市带(线)。
沿长江城市带;
沿京广铁路城市带;
哈长沈大城市带;
济青烟威城市带;
绵德成渝沿线城市带;
长株潭城市带;
海峡西岸城市带。
(3)发展若干中心城市圈(点)。
未来中国城市化战略制高点一旦成熟与完备后,在国土面积只占全国8%的总面积上,将容纳全国人口的55%(平均人口密度1600人/平方公里,不高于世界大城市带的平均人口密度),将有全国GDP的80%,将有全国工业总产值的90%,将有全国进出口总额的95%在上述地域中生成。这样中国其他广大地区的“发展压力”才会从根本上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