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8)

2010-06-18 15:06


  3、探索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在坚持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长期稳定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着眼于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和追求土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结合我区实际,应主要采取以下七种流转方式:⑴互换。对零星分散承包地,允许农户通过调换的方式进行流转,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⑵转让。农户间通过协商,可直接转让全部或部分土地经营权;⑶转包。有其它经营门路或有特长,不愿种地但又不愿放弃土地承包权的农户,可通过协商将土地经营权在一段时间内转给他人;⑷出租。农户通过签定经济合同,在一段时间内可将土地租赁给本地农户或外地经营者,以提高承包土地的经济效益;⑸入股。农户可将土地经营权折价入股,与集体或个人、或企业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股份合作制,结成经营联合体;⑹招标承包。对农户自愿流转的土地,村集体经济组织可统一对外招标承包;⑺委托发包。对那些外出打工或人少地多的农户,可委托村委会将土地转包给其他农户。实践当中,还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探索新的流转方式,争取在土地流转机制上有新的突破。
  4、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适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放活政策,简化手续,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取消现行以农业和非农业性质划分户口的户籍管理制度,推行以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的城乡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让农民享有自由进城和自由迁徙的权力。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在城镇落户,落户后在一定时期内计划生育政策不变。为使这项改革稳步推进,建议先将城市和“城中村”居民,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逐步向农村推进。建议由公安局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力争用五年时间,完成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的工作。
  5、深化城乡管理体制改革。积极适应建立新型城市管理体制的要求,以强化街道管理、发展社区服务为主题,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设施,拓宽服务领域,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要,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对纳入城镇规划区内的村组,逐步“撤村建居”,促其向社区管理模式转变。继续深化乡村管理体制改革,着眼于集中资源、组团开发、形成发展“拳头”,积极稳妥地推进撤乡并镇、合村并组,逐步实现由行政区划向经济区划的转变。
  6、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调整教育布局,优化资源结构,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全面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大力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健全以乡镇卫生院为主的乡村卫生服务网络。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医疗卫生保障措施,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基本医疗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配套完善设施,巩固文化阵地,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扩散。通过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7、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是突破体制界限,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劳动力市场。积极探索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逐步把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城市向农村延伸,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促进农民由土地实物保障向社会统筹保障转变,力争到2015年建起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形成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同步提高的新机制。
  8、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水利、能源、交通、通讯设施和康居工程建设。逐年实施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完善供水、防洪和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搞好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保护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完善城乡道路、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增强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着力推进农村康居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05年全面完成农村客货运“村村通”工程,2008年实现区乡道路等级化,2010年电话普及率达到95%以上,到2015年,农村节水控灌面积达到90%以上,农户住宅全面达到小康标准。

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关于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