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2)

2010-06-18 15:39

   (五)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美国率先同中国进行外交关系的缓和,搞“越顶外交”,对日本冲击极大。1972年7月田中角荣担任首相后,宣布把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作为首要任务,并决定于同年9月访华。中日两国政府签订了联合声明,宣布结束两国关系的不正常状态,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六)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却一直被台湾非法占据,加之美国政府的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迟迟得不到恢复。随着6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诸多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加入联合国,使美国在联合中称王称霸的局面发生了动摇。在1971年10月25日举行的联大第26届会议上,以压倒多数票通过由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等23个国家提出的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胜利,也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突出成就。

   (七)改善了中国与两方国家的关系。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70年代出现了西欧国家同中国建立的高潮。

    总之,70年代经过重大调整,中国的对外关系克服了国内“文化大革命”的不利影响,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1970年—1980年10年间,同中国建立的国家达75个。在此基础上,中国同这些国家在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方面签订了许多合作协定,双边的合作关系得到了顺利的发展。从此,中国开始全面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特点被概括为“一条线、一大片”。即从中国经过日本,从中东到西欧,南边到澳大利亚、新西兰,最后到美国,这就是“一条线”,周围国家是“一大片”。中国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的发展,为当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完善的外交政策是推动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巩固和提高的重要因素。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任务的需要,对中国外交战略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从而发展和完善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全面开创了新和外交局面,把80年代的中国外交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90年代以后,中国在国际上日益摆脱了冷战的影响,中国外交出现了新的气象和风貌,步入一个承前启后的新的历史时期。
   (一)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为发展经济铺平道路。

    70年代未8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国际格局的基本特点仍表现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继续争霸世界,双方由于实力变化出现了互有攻守的战略态势,但与此同时,国际舞台上的其他几股力量,如日本、西欧和第三世界也迅速崛起,其作用表现得日益突出。在国际形势变化的同时,中国的国内形势也发生了改变,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一个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新时期。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对外政策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在80年代初进行了重大调整。

    一是确立了战争与和平的新观念。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曾注重强调战争的危险性,认为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迫在眉睫。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经过冷静观察和客观分析,改变了战争不可避免的估计,认为世界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在短期内有可能制止战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平力量的继续发展壮大,有可能争取有相当长的时间内,至少在本世纪内,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如果本世纪内战争打不起来,和平力量会有更大的发展,下一个世纪谁要发动战争就会更加困难,世界就更有可能避免战争了。因此,中国要广交朋友,团结和支持一切维护和平的力量,积极推进国际裁军,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战争。

论当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平林县第一季度工业能源消耗分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