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中国的多边外交日益活跃。在实行改革开放的20年里,中国逐步创造和具备了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的主客观条件,从而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多边外交局面。中国在多边经济领域的活动日益增多,于1980年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并于2000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日益重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可以预见,在多姿多彩的多边外交舞台上,中国将会有更多更大的作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将更加令人瞩目。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推进世界经济共同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综合国力的增长,扩大了中国在区域和世界范围内的活动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经过4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已经由贫穷落后的旧中国转变成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是中国很多重要工农业产量居世界前列。对外贸易全面发展,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升,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科学技术事业突飞猛进,某些重大科技成果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由于经济增长速度快,中国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
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军事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的军队目前已发展为包括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和其他技术兵种在内的诸军兵种的合成部队,使现代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大大增强。中国可以独立生产各种新型常规武器和多种核武器,中国是世界少数核大国之一。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是全球和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对许多热点地区的有关方面有着独特的影响,世界的稳定需要中国的合作与参与。中国作为核大国,在世界政治中的武器出口和核不扩散问题上有重要作用。
三是中国有着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庞大的市场等等有利条件,在世界经济贸易往来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中国已在各西方主要大国的全球战略中居重要一环。
四是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对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起到了有效的制约作用。中国利用联合国的讲坛伸张正义,通过安理会形成可行决议,促使国际争端与冲突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始终坚决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正义斗争,支持发展中国家振兴民族经济的努力,推动南南合作的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推动矛盾和冲突的合理解决。
正因为如此,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广泛合作的友好关系,中国关于国际事务的一系列主张对发展中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些都加大了中国在南北关系中的回旋余地,使中国能够在南北问题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冷战后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开拓,使中国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一员。
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解体,随着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和国内改革的加快发展,面对新的挑战,中国外交采取了一些新举措,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风貌,开拓了冷战后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首先、倡导建立国际新秩序。为了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了建立一个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社会,中国提出了自己的国际新秩序主张。中国提出的国际新秩序主张,是冷战后中国外交政策和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愿望和要求,受到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
第二、与一些国家建立新型伙伴关系。中国于1996年与俄罗斯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年与法国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与美国建立了“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8年与日本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关系”,与东盟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与非洲国家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友好、全面合作关系”。中国努力构筑的“面向21世纪新型伙伴关系”框架结构,与传统的你争我夺的大国关系结构有着明显区别,是一种新的国家关系模式,它体现了冷战后中国以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不搞对抗、不结盟和不针对第三国为指导原则的新外交风格,对于创造一个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型国际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