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认同"八荣八耻"的道德底线,追求平安幸福的人生观价值观.
江苏女性对社会发展问题的关注趋于多元化和发散性,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她们认为,当前在"八荣八耻"教育中特别需要强化的价值追求和道德理念是诚实守信(66.3%),遵纪守法(54.9%),热爱祖国(47.9%);而当务之急最需摈弃的不道德行为是(前三位):违法乱纪(22.3%),损人利已(18.2%),见利忘义(15.8%).江苏妇女对人生的幸福观和价值观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较高的境界,她们追求平安人生,认为健康平安是最大的幸福.有49.6%的女性选择"不求有多大作为,但求平平安安"作为自己人生的信条(见图3);在回答"您认为人生的幸福是什么"时,24.8%的女性选择的是"无病无灾",这一比例是所有选择中最高的,以下依次是"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15.1%),"良好的职业环境"(14.5%),"受别人尊敬"(11.0%),有知心朋友(10.8%)等,比例最低的是"有钱有权",仅占3.6%.同时,她们期待自我价值的实现,期望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为人民多作贡献.她们对自己的职业认同度较高,超过2/3的女性喜欢自己目前从事的工作;女性工作态度认真负责,91.3%的妇女在日常工作中态度认真,爱岗敬业.她们渴望与男性携手,共同发展,期待着用自己的能力,水平和来赢得社会的尊重和承认.
4,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活动,追求理想人格.江苏女性主动融入社会发展的潮流,关注热点问题,探讨解决途径.她们认为当前最需要强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和谐(38.3%),诚信(26.7%),公正(20.9%),民主(10.3%),自由(0.8%).她们理解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中难免存在一些难点问题,对当前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制约社会道德进步的各种因素相当重视,特别是对违法乱纪问题(包括腐败问题),收入分配不均造成的贫富差距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和失业问题,以及思想道德失范问题尤其关注.为了更好地构建"和谐江苏",她们认为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前五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16.6%),完善社会保障制度(15.6%),解决就业问题(13.4%),缩小城乡差距(10.8%),加强廉政建设(10.5%).此外,她们对养老,失业,医疗改革,社会治安等社会热点问题也十分关心.她们还关注传媒,74.4%的女性认为目前的传媒中暴力与色情的内容太多了,应当加以制止.
江苏妇女见贤思齐,成为各类道德实践的积极主体.她们热心公益,94%的女性乐意参加社会慈善捐助活动(图4),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各级妇联开展的"社会妈妈"活动中,广大妇女是实践的主体;她们是家庭美德建设的积极实践者,倡导男女平等,尊老爱幼,邻里团结,勤俭节约,环境保护,崇尚为国教子;教育子女注重民主,平等并讲求个性发展,40.1%的女性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合理引导,让孩子自由发展";89.9%的女性把"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帮助"作为处理邻里之间的关系准则;98.3%的女性在日常消费中,比较节约,按需消费,量入为出.一大批妇女成为环保志愿者,是家庭环境保护的主力军.江苏的道德实践活动造就出一批批女性道德模范,在2007年江苏省道德楷模评选活动中,30个候选人中就有9位女性,殷雪梅,候晶晶等女性成为新时期江苏妇女学习的榜样.
二,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经济成分的并存意味着多种利益主体的并存,因而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反映不同利益主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调查发现,在女性道德建设中一些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认知度不足,爱国主义教育需不断强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理想信念,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内核.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失去动力.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广大妇女中的知晓率还不太高,有82.6%的女性"没听说"或"不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爱社会主义祖国是紧密相连的.调查中还发现,如果可以自由选择,有30.1%的女性"愿意成为中国大陆以外的人",其中有15.6%的女性选择"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人"(见图5).我们同期进行的江苏女大学生价值观念调查的问卷显示,54.9%女大学生愿意成为中国大陆之外的人(见图6).可见,反对和批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更好地确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地位,积极引导公民养成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公民的自觉追求,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