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考察华东三省一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2)

2010-06-17 23:57

一是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实施“金盾工程”。浙江省公安厅确立了“立足现有、总揽全局、着眼发展、科学规划、开拓创新、规范管理、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力争以最少的资金投入、最短的建设周期产出最大的效益。上海市公安局明确目标,加大投入,强化运用,完善机制,近四年来平均每年投入近2亿元。二是以应用为核心,全面整合信息资源。浙江省公安厅从2003年5月开始,开发建设并逐步推广了全省统一应用的“浙江公安打防控信息主干应用系统”,初步实现了一个平台录入、查询和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共享、全警应用。三是以实战为目的,充分发挥信息化作战威力。浙江省厅通过实战应用促进信息流与业务流的有机结合,并依托强大的网络支撑,将信息作战平台延伸到基层一线,抓住信息导侦、信息预警、信息促控等主要环节,不断拓展情报信息应用领域,开展“网上作战”,取得了较明显的应用效益。上海市公安局2003年开发建设了信息比对系统,目前已纳入比对范围的有22个数据库,基本覆盖了主要公安业务信息。四是以规范化为抓手,为信息化提供强力保障。浙江省公安厅把公安信息化建设作为转变警务理念、改进警务方式、提高警务效能的有效载体。首先着力提高民警信息化素质。全面加强对一线民警的技术和业务培训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和大练兵活动,并将其作为警衔与职务晋升的必训必考内容。其次,努力做大公安信息化的活水源头。按照“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的要求和“谁主办、谁采集、谁录入、谁修改”的原则,全面、认真地采集人口、出租房屋、旅馆业以及车辆、驾驶员、二手机、二手车等各类基础信息,并及时录入信息系统。第三,强化机制保障。坚持属地采集、全程上网、完全关联、高度共享的原则,将信息化应用与民警的日常侦查办案和治安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采集、录入、储存、加工、应用职责细化分解到各项警务工作中,细化分解到办案、办事、办证的每一个流程和环节,分解落实到每一位民警、每一个工作岗位。上海市公安局坚持质量管理,制定了《公安业务信息系统相关数据项目质量标准》,开发了数据质量检查软件,建立了数据质量举报网站和奖罚金机制,鼓励单位、民警反映所发现的数据差错,并以常住人口、案(事)件违法犯罪人员、在逃人员等15个系统为重点,开展数据质量检查,数据的总体正确率提高到99.5%。

 

主要成效

 

一是公安信息化基础建设突飞猛进。在信息网络建设方面,安徽省一级网带宽达到155兆,二、三级主干网络全部开通,全省公安基层所队接入网覆盖率达到98.45%,百名民警拥有的计算机数为41.4台。江苏省一级网带宽为622兆,全省所有基层所队全部以专线宽带方式接入公安信息网。全省公安机关接入公安信息网的计算机为5万余台,百名民警计算机拥有率达到69台。浙江省公安二、三级主干网和接入网覆盖率为100%,地级市全部开通了至县级公安机关的图像传输系统。省、市两级公安信息中心均已运作。上海市已自建光缆3000余公里,实现了100%联网,达到千兆主干网,百兆联接至派出所,10兆联接至单机,实现了数据、语音、视频的“三网融合”。

二是建立形成了高效、共享、充分满足公安实战需要的警务信息综合应用系统。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将所有公安业务应用系统整合为一个整体,建成了“芜湖公安警务数字化协同系统”,实现了各警种相互支持、相互策应、协同作战的目标。江苏省在全省省辖市和省公安厅统一开展警务信息综合应用系统建设,加强各类网上信息资源的集中整合,满足了对信息的采集、录入、共享、应用需求。浙江省公安厅杭州市局建立以技术破案、信息破案为手段的网上作战体系,突破传统刑侦工作模式。通过信息分析整合、碰撞比对和倒查扩案、网上调控、关联扩线、犯罪轨迹刻画等方法,主动发现破案线索,掌握犯罪嫌疑人活动轨迹,拓展了“从案到人、从人到案”的侦查破案途径。上海市开展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二期建设,将中心库容量扩至300万人十指纹、100万枚现场指纹,比对速度扩至每秒50万指以上。开展了法庭科学DNA数据库建设,目前前科库已入库6万人份,现场库入库保持在300人份左右。2003年以来,通过指纹识别比对直接认定和提供线索,查中390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795人,通过DNA技术认定犯罪嫌疑人400名,其中破获凶杀案件500余起。

学习考察华东三省一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校长教育考察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