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优化环境是发展的保证。通过学习考察,我们认为良好的环境为这些地区快速发展提供了保证。这些地区都非常重视环境建设。一方面,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投资者创造一流的生产和居住环境,省级开发区普通达到了“五通一平”,国家级开发区普遍达到“七通一平”。其中苏州工业园区更是达到了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起到了“筑巢引凤”作用。另一方面,更加注重软环境建设,突出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努力为投资者创造宽松、高效的服务环境,打造“亲商、富商、安商”的服务品牌,以服务见长,以服务取胜,营造综合环境的新优势,实现“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他们服务意识强,办事效率高,优惠政策落得到位。如,昆山市提出了“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益”的服务原则,对投资者不说:“不行、不好办”,只说:“怎么办”。坚持把每年的10月份定为诚信服务月。同时,每年的行风测评,外资企业参与测评,由他们直接评出10佳机关。每年派出100名机关干部,走访100户外资企业,主动上门征求意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着力建设优美的环境生态、激情的人文生态、完善的产业生态,营造“三态合一”的创新环境,大力倡导“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的创业理念。苏州工业园区做到了“投资者只要进管委会一个门,就能办妥全部手续”。在这一点上很值得我们学习。
第四,创业精神是发展的动力。通过考察,我们感到这些地区有今天这样繁荣局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有一种强烈的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他们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这些地方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好,都有一种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有一种不服输、不甘落后、你追我赶的劲头,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创业文化。集中体现为“四千精神”上,即,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如,1985年,作为县级市的昆山自费兴办国家级开发区,当时江苏省和国家都不承认,但他们凭着一种强烈的创业精神,冒着风险,克服各种困难,逐步把开发区搞起来,做大做强了,最后得到了省和国家的认可,是国内县级市中第一个得到国家批准的国家级开发区,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走出了一条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昆山之路”。1994年,苏州市创办了中新联合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在我国开了国际合作兴办开发区的先河,创造了比经济特区建设层次更高、与国际合作更紧密的开发区模式。南山集团也是以带头人宋作文为代表的一群不甘受穷、不甘落后的农民,经过20多年艰苦奋斗,由一个队办小厂,先后兼并了8个村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我们看到的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开发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史,看后感到确实来之不易,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通过学习考察,对照先进,重新审视自己,使我们进一步看到了差距,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
从经济层面上看,一是经济发展速度慢。我们自己与自己比发展速度较快,GDP年均增速8—9%,但与发展地区两位数增长甚至高达40—50%速度比,我们经济发展速度还低得多。二是经济总量小。我县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等经济发展指标,与这些发达地区比,都小得可怜,差距太大了。去年,我县GDP完成55亿元,财政收入实现3.2亿元,这一水平还不如发达地区的一个镇。发达地区一个县的GDP每年都有几百亿元,财政收入都是十几亿元、几十亿元。如,前面提到的县级市昆山,2002年全市GDP完成314.34亿元,财政收入41.52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84.74亿美元,分别是我县的6倍、14倍。仅一个虎门镇财政收入就达30亿元,是我县的近10倍。三是结构不合理。去年我县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5:45:20,农业比重大,二、三产业比重小。而我们走过的南方发达地区,一产比重没有超过10%的,二产都在50%以上,三产达到了30%以上。四是发展后劲不足。目前,我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是,缺少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的大企业和大项目。而南方发达地区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已经初步形成了自主增长机制,经济发展后劲很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