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镇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支持,凝聚着全镇各级各部门和3.2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新村建设,为新村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外向度不够高,外经外贸对我镇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二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大企业、大项目偏少,产业链条短、关联度低。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的渠道仍需拓宽。四是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发展的环境还不够宽松。五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职能及干部作风仍需进一步转变。以上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6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2006年是我镇继续实施“工业立镇、工业强镇”战略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一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市委二届五次全会“经济求突破、社会保稳定、作风抓落实”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镇、工业强镇”战略,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城镇建设和农民增收等工作,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2006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达到8782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达到28272万元;财政收入达到721万元,力争完成9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达到4224元。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要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强化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不断增强经济实力
按照“主攻外向、激活内源”的要求,深入开展“工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壮大工业总量,提升运行质量。全年实现 主要工业增加值增长20%,达到5634万元;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含个体)增长14%,达到59896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完成2亿元,利用外资300万美元;外贸出口300万美元。
主攻外向,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牢固树立“新村以外都是外”的思想,用足用活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外出挂职,常年招商。突出企业的招商主体地位,积极开展以商招商。在全国选择一批有影响的行业协会、商会、中介组织,实施委托招商。创新招商工作机制,围绕医药、食品、化工、建材、纺织服装等五大支柱产业招商,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引导产业集聚,加大支柱产业的整合力度,加强企业间的互惠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组团发展提高竞争力。2005年要组织我镇具有一定规模的医药企业,共同开办一个行业会展、一个电子商务网站、一个学术交流活动,全面启动新村医药化工园区建设。围绕乡村道路改造、镇区硬环境升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引项目引资金。加强项目的策划、论证、储备工作,成立项目策划领导小组,聘请省、郑州市领导或专家担任项目策划顾问,择优策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力争有1到2个超千万元项目列入国家、省、郑州市计划,争取上四级项目资金支持。要按照“洽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动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的要求,对重点项目实行台账式管理,积极参与工业经济“四比擂台赛”活动,认真落实“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和“一事一议”的保障机制,确保项目顺利开工、顺利投产。
激活内源,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重点企业扶优扶强政策,加强对羚锐制药、美国科氏、金宇塑胶等招商企业的扶持,着眼“增投入、扩总量、提质量”,创造环境,促其扩大规模。新培育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2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坚持经济上给实惠、社会上给地位、政治上给荣誉,充分调动企业家干大事、创大业的积极性。 特别是对化纤厂、空心面厂、恒远包装二期工程、众康医药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要重点跟踪、督促推进,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