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业也算是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当年的唐文富并不知道自己的下一站会停靠在哪?将来会是什么样?部队供他选择的三个转业地点:南昌、九江、宜春,都人生地不熟的,他也不知道该往哪去。为慎重起见,唐文富决定第一站先到南昌看看再说。
刚下火车,唐文富就听到车站喇叭里传出“南京来的唐文富同志,站外有车接您”。
当他来到站外,时任火电公司党委书记的**上前亲切地和他握手,随后带他上了车。在车上,周书记把火电公司的情况简要介绍给他,既诚恳又亲切。就这一“看”,唐老决定了:哪里都不去,就选择**火电了,因为**火电的领导干部办事实、说真话。
如今,在火电公司离休老干部活动室内,唐老经常和**碰面,面对老书记,他还和当年刚进厂时一样,爱把心坎里的话说给这位受人尊敬的老领导听。
有阵子,唐老因为儿女的事与老伴产生了矛盾,老俩口每日见面都说不上几句话。为这事,唐老烦心死了。**得知情况后,不顾自己家庭琐事多困难多,多次到唐老家里,以老大哥的身份开导他,安慰他,并做唐老夫人的疏导工作,使得夫妻二人重归于好。
在火电公司大院内,有一个“老人聊天角”,其实就是院内的两个再普通不过的小亭子,因为老人们喜欢聚集在那对国内外一些大事发表各自见解而得此名。**也常光临此处,谈谈自己的看法,唯一不同的是,当**在这儿听到一些人对火电公司的抱怨和不利于火电稳定发展的言论话题时,**立刻会以老书记的身份,耐心劝说解释,消除这些人对火电公司的抵触情绪,为企业的和谐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我只要一息尚存,就会奉献社会,关爱他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熟悉**的人,更加了解他有一颗慈祥仁爱之心。
丁长华,一位快七十的退休老工人,是**几十年的邻居,当我们带着采访的问题,敲开她的家门时,老人对周书记的尊敬之情,立即溢于言表,对往事如数家珍。
1985年夏天的一个傍晚,丁长华和老伴吃过晚饭后出去散步了,而此时有一个人正急切地想敲开她家的门,那是丁长华一个朋友的女儿,因当天在南昌市职业培训中心培训,没赶上回家的车。
“小姑娘,你找谁?”当听到楼上有人持续地敲门,楼下的**出来问道。小姑娘诉说完事情的原委后,随这位慈祥的老人进了周家。
“还没吃饭吧,肯定饿了,这样吧,让我老伴替你炒碗蛋炒饭。”
片刻,一碗热腾腾的蛋炒饭端了上来,小姑娘眼睛里潮湿了,因为素不相知的老人一家对她这个陌生的不速之客这样好。丁长华两口子散步回来,感激地连声对**说谢谢。
88年丁长华的爱人去逝了,女儿在外地工作,她只身一人在火电公司,加之年纪大眼睛不好使,行动不便。前阵子,家里厕所漏管道渗漏,污水顺着管子滴到楼下的**家,**夫妇上厕所得撑着伞,而丁长华本人却不知。**非常注重邻里关系的和睦,也体谅丁长华的困难,对此事,只是在楼道里碰到丁长华时,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下,这令丁长华很不安,立即将厕所翻修,补好了渗漏的管道。
虽然**家庭负担重,可火电公司每一次的爱心捐赠,周老从不因自己经济困难而不顾,总是积极主动捐款捐物。
2005年7月的一天,周老正在家里挥毫泼墨,修身养性。“火电公司的党员今天开始为企业特困职工子女上大学募集捐款。”在去菜场买菜的路上得到消息的老伴连忙折回家,向周老通报了这一消息。
**写字的手停顿了,墨汁滴在纸上,渐渐散开,在他眼前也渐渐打开了记忆中的一幅情景:
2001年8月,**家召开家庭会,这是**处理家庭大事的一种方式。儿子们都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此时正围坐桌前。一纸南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摆在桌上,那是孙女周丽丽的。“这大学是上,还是不上?”**请家人发表意见,因为他这个当爷爷的年事已高,无法再负担起孙女就读大学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