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控制能耗增效益,落实管理层责任。节约文化的约束功能,要求管理层从源头抓好能耗控制。大队根据“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能耗控制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制,明确管理层的控制、监督、考核职责。把水、电、气划为三大块管理,自上而下直接对责任人进行考核奖惩,同时规范管理制度,建立能耗控制四级管理、三级考核体系,即大队、职能岗、站队、班组四级管理;大队对站队、站队对班组、班组对个人的三级考核。执行超能耗指标不得参加先进评选的硬性规定,规范了能耗控制制度,促进了能耗控制指标的实现。各级管理人员各负其责,深入现场监督水、电、气自耗情况,牢牢地盯住能耗指标,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合理地调整运转参数,既保证正常生产,又保证指标不超。工艺管理岗高级工程师田华针对浅冷装置水消耗量大的实际情况,探讨循环水综合利用的措施,提出浅冷冷却水系统改造方案,使浅冷由全方位使用新鲜水改为局部使用,大大降低了水的消耗。
立足依靠技改增效益,落实技术层责任。大队通过建立《技术改造效益评估制》、《能耗目标控制追究责任制》、《能耗使用跟踪管理办法》等,牢牢地把技术层同节能降耗捆绑在一起,进一步明确了技术层在控制能耗指标中的责任,增强专业技术人员在节能中的责任心,使技术层不断向科技进步要效益,向装置安全平稳运行要效益,激励技术人员致力于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挖潜降耗增效。大队技术人员潜心钻研技术,针对生产工艺和技术上存在的薄弱环节、疑难问题刻苦攻关。如浅冷启机放空系统的改造、北I-1循环水厂防冰项目的推广、深冷增压机系统的改造以及如何利用加热炉烟气来加热导热油等。通过各项技改措施的落实,有效地促进了节能降耗和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立足节约增效益,落实操作层责任。明确操作层能耗控制责任是能耗指标不超的基础。我们在对操作层能耗控制指标进行分解、量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控制能耗责任的落实,通过组织开展“合理化建议”、“创新创效”、“节约状元”等评选活动,使全体员工养成“节约光荣、浪费为耻”工作作风,并逐渐内化为自觉行动。员工从小事做起,从细节着眼,从一滴水、一度电、一方气、一个零件中节约,积极在节能增效中出主意、想办法。如浅冷2D12压缩机经常出现停机备用,而注油器照样注油,白白浪费了润滑油。针对这一现象,班长宋学民提出了新的管理方法和注油器箱加油管改造方案,合理调整了注油器的运行,使油耗得到了控制。
三、以“三节”管理领域为重点,突出节约文化的辐射功能,靠管理升级拓展效益空间
几年来,随着技术改造力度的加大,改造挖潜的空间越来越小。在这种形势下,节约文化理念引领我们从技术改造降耗增效为中心向科学管理增效为中心转变;引领我们摒弃只重产量、忽视效益的观念,树立科学管理、精细管理的观念;引领我们注重向科学、精细、有效控制管理要效益,寻求拓展效益的空间。对此,我们以水、电、气三大板块能耗控制管理为重点对象,通过科学管理,有效挖潜,实现了以文化管理提升企业效益。
采取目标跟踪管理用水,实现有效控制。首先,我们将年度用水指标按季节用水制定方案,按照最佳运行效果确定日用水量。同时建立“一卡、一表”制,即用水计划卡、用水日报表,每天进行全面目标跟踪管理。大队由工艺专业、调度室负责,每天对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基层由生产站长、技术员负责,每班将用水量变化原因记录清楚,以此作为月度控制计划用水和考核的依据。如06年采暖锅炉投运不久,通过日耗量分析发现日用水增加100多吨,经过查找是地下采暖管线穿孔导致了水量消耗大幅度增加,采取措施后新鲜水消耗恢复了正常。其次,按季节定指标,优化运行方案。考虑到装置比较集中,新鲜水和循环水系统可以并联使用,我们利用这一特点,制定节水方案。每年的十一月中旬至次年的四月上旬,装置使用循环水冷却;四月中旬至十一月中旬自然环境温度增高,采取适量注入新鲜水来保证装置运行,这样每年可节约新鲜水10万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