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搞好示范引导。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是一件新生事物,由于地理环境、基础条件不同,各村的创建重点也有很大的差异,为了扎实推进生态文明村镇的创建工作,县文明委重点抓了示范引导。选取了一部分经济基础比较好的近城区、镇驻地和沿国道、省道、县道的村镇以及规模较大的中心村,按示范标准建设,通过建设“文明长廊”和“文明片区”,逐步辐射带动其他村庄。去年以来按照示范标准先后建成了许家庄、大尧、梁家庄子、林泉等10余处高标准的生态文明村,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洪凝镇大尧居是一个临近县城的村居,虽然村民过上了富裕生活,但“院内现代化、院外脏乱差”。开展创建活动后,村“两委”带领村民硬化道路,整修河道,清理垃圾,植花种草,美化街道,使村庄由乱到治、由脏到洁,许多居住在县城的村民又搬回了村里。潮河镇林泉村针对村庄实际,开展“搞规划、建新村”运动,加大旧村改造步伐,去年活动开展一个月就拆迁了50户旧房,按照统一标准进行了新建,农民尝到甜头,今年一开春又有170户农民自发拆迁旧房,重建新房,村里及时出台优惠政策,加强规划设计,使新村建设与改水、改厕、改圈、改灶,绿化、美化、亮化同步进行,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示范点出现的新气象,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群众中蕴藏的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20个示范村初步实现了“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目标,参与创建村基本消除了柴草乱垛、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粪土乱堆、禽畜乱跑的“五乱”现象。
三是确保资金投入。针对创建工作投入大,而村级经济又比较薄弱的实际,县里采取了“几个一点”的投入模式,即“政府投一点、社会筹一点、集体出一点、农民拿一点、共建帮一点”。全县以农、林、水等部门为主,积极争引资金项目,向创建村倾斜。组织开展城乡文明共建活动,协调城区文明单位、文明机关与创建村结成共建对子,发挥资金、信息等优势进行扶持,两年来投入资金320多万元。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进行支持。民营企业永昌建筑公司一次投资20余万元,为莫家庄子居修建了一条硬化、绿化、亮化的文明街。两年来,全县生态文明村创建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已形成了以沿222省道的街头、洪凝、高泽的11个村居和沿334省道的潮河、户部、叩官、松柏、中至、于里的9个村庄为重点的两条“文明长廊”,辐射带动起了80个生态文明村,建成了8个文明片区,1100多条文明街,在全县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文明村镇创建网络。
三、突出特色,创新内容,不断提升创建水平
在创建过程中,全县立足以生态促环境改善、以环境促进素质提高,积极实施了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文明生活创建、生态环境优化和生态经济发展“五大工程”。
一是实施环境卫生整治工程。把清理农村“三大堆”、治理村庄“脏乱差”作为首要任务,修垃圾池、建排水沟、拆违章建筑,成立卫生清洁队,净化村庄环境。潮河镇将驻地周围的12个村庄全部纳入小城镇管理,成立了镇容监察中队,对辖区内每条街道都拿出专人进行管理。街头镇设立了小城镇管理办公室,成立了由41名队员组成的镇容监察大队,加强对镇区各类市场、环境卫生的管理。在各村成立了卫生保洁队,在镇区农户落实了“门前三包”责任制。今年以来,全县硬化街道120余条,清理街道1000余条,设置垃圾箱2000多个。8个乡镇建立了环卫大队,130多个村成立了卫生清扫队,垃圾全部实行定点填埋处理。人改善了环境,环境也改造了人。前旋子村过去垃圾粪便都堆在路旁,排水沟7年未清理,臭气熏天,现在治理了街道,净化了环境,村民的卫生意识也提高了,今年麦收时节,没有一户村民在村内的街道上打场晒粮。
二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村基础设施的薄弱是造成城乡差别大,农民生活质量差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把通自来水、通硬化路、通有线电视、通程控电话,改善村庄基础设施,作为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加大了投入。先后实施了农村自来水、硬化路、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村村通”工程。全县投资7000多万元,硬化道路500公里,今年全县12处乡镇将全部完成硬化道路村村通。投资2000多万元使173个村吃上了自来水。有线电视用户实现大幅度增长,全县343个山区村、5.4万农户看上有线电视。全县电话户均占有率增加到55%以上。街头镇仅今年就新增有线电视用户4000户,全镇达到1万户,成为全市第一镇。在改善农民生活设施的同时,我们特别注重精神文化设施的建设。根据农民求知、求美、求乐、求健康的需求修建了健身小广场(路径)、农民小公园,篮球场、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建立了阅报栏、宣传栏和文明学校,村村建起了文化大院,为农民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开展文明教育提供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