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实施生态环境优化工程。围绕建设“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的新农村,县里组织创建村科学地绿化、美化街道,建设环村绿化带,打造村庄绿化圈,改善村庄生态环境。松柏乡窦家台子村去年投资20万元进行街道硬化,今年又聘请县园林处专业人员对街道进行了规划,投资3.5万元对文明街进行了高标准的绿化,在街路两侧栽植绿化观赏树木1400余株。叩官镇翰林沟村投资10万元建设了20米宽的环村绿化带。仅今年全县就栽植环村和街道绿化树木20余万株,营造了良好的生态小环境。同时,县里还注重大环境的生态建设,坚持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护林、管林护林一起抓,成立了封山护林领导小组、执法大队,乡镇成立了护林巡逻队,村级配备了吃“皇粮”护林员,县内所有山场都得到了有效保护,营造了良好的县域生态环境。
为了把生态文明村建设成环保型、节约型村居,我们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改水、改厕、改圈、改灶,加大技术扶持力度,推广沼气池、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灶等生态节能技术。松柏乡后长城岭村建起部分沼气池示范户后,原来许多没有列入建设的农户看到后,纷纷要求列入建设名单,仅一个月全村就有80多户建起了沼气池,有的户觉得一个不够用,一次建设了两个池子。沼气池的建设,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为农民带来了实惠,每户年可节省化肥、农药、燃气开支800元。仅今年以来,全县就改水、改厕、改圈、改灶、建起沼气池2600个、太阳能灶3000个,在节约柴草、保护山林的同时,还与养殖业、种植业实现了有机结合。
四是实施农民文明生活创建工程。结合环境的改善广泛开展了“先进文化、党的政策、文明习惯、致富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文明进农家”活动。在村里设立了“四进农家”宣传栏,及时进行“四进”内容的宣传。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和村民文明学校对农民进行培训,使农民的文明素质和生态文明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有的村还建起了民间杂耍队、业余戏剧团,吸引农民参与活动。街头镇代吉子村经常聘请电影放映队和小剧团进村演出,利用演出前对农民进行形势任务教育,既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又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为了解决农民外出打工,家庭生活不便的问题,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把建立义务帮工队、科技服务队、农机服务队等服务组织作为重要内容,把创建活动和办实事结合起来,增强了创建活动的吸引力。为了改变农民生活方式,倡导道德新风,还建立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等村级服务组织。许家庄居自从建立了道德评议会后,村里的“大事小情”基本不出村就能解决,被群众亲切地称为“道德小法庭”。红白理事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红白事由村干部主持,既文明大方,农户又少花钱,很受群众欢迎。
五是实施生态经济发展工程。把生态文明村创建与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不仅让环境美起来,更让农民富起来。九仙山脚下的靴石村,原来是一个交通闭塞、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该村把生态文明村建设同发展旅游经济结合起来,发展餐饮业,搞特色农产品、旅游纪念品经营,每户年收入2万余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村。潮河镇的京庄、西蔡家等村以生态林建设促经济发展,种植速生杨林2300余亩,每年为集体增加收入60余万元。松柏乡的刘家南山、石场乡的官山沟等生态文明村,通过大力发展樱桃、板栗等经济林,每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户部乡的魏家沟村积极发展苗木生产,把苗木“种”到了新疆,成为远近闻名的苗木专业村。生态文明村镇的建设,还促进了生态规模经济的发展。全县以许孟镇段家庙村为中心的大棚菜种植区,以洪凝镇红泥崖村为中心的药材种植区,以潮河镇刘官村为中心的茶业生产区,以高泽镇秦家庄村为中心的桑蚕生产区,成为全县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全县还有21种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权,5种农产品获得ISO9000系列认证,“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初具规模、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