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党支部典型事迹(2)

2010-06-18 16:27

村党支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又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以实施 “五事” (干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工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推动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扎实开展。为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村党员干部变上访为下访,利用“三个代表”责任区活动,深入贫困户、问题户、军烈属、老干部家中,广泛征求他们对村干部、社会治安、生产生活、村容村貌建设的意见,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干部问事体察了民情;村党支部规定,村里有困难、有想法、有矛盾、有纠纷的群众可随时向党员干部或党支部以各种形式反映情况,对群众反映的情况,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对待,及时向党支部和相关部门反映。党支部还建立了民情恳谈等制度,使群众说事成为制度化,通过群众说事了解了民意;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下,由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共同组成“议事会”,对反映涉及群众利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和疑难问题,集体研究决定,必要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支部通过集中议事广纳民言;党支部要求党员干部对群众提出的批评、意见、建议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要制定措施,落实责任人,限期完成,并将完成结果及时向群众通报,通过及时办事解决了民忧。党支部每月确定“评事日”,通报问事、说事、议事、办事情况,并对办理结果进行评议和测评。对群众满意率不高的,责成相关责任人继续办理,限期改正,直到群众满意为止,通过定期评事凝聚了民心。

通过实施“五事”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党员干部察民情、问民怨、解民忧、保民安、帮民富、连民心。2004年春,村民刘子君身患风湿性心脏病,家里非常困难,吃穿成问题,种地无钱,看病更难了,党支部成员伸出了解困的双手,替刘子君赊购化肥8袋,种子360斤,出劳力帮他种上了地,党员干部集资800元钱,让刘子君出去看病。同时,村里暂缓收取老刘的陈欠款,2005年,老刘的病基本痊愈了,承包田也喜获丰收,他主动还清了陈欠款。刘子君露出了笑容,逢人就说:“村干部的心里装着咱,为咱村民办实事。‘五事’制度给了我生活的希望”。

 

多渠道转移  拓宽农民增收途径

 

农民富了,怎么再富?这是村党支部又再思考的问题。党支部组织“两委”成员坐下谈,出去考察,多方学习,逐步理清了帮民增收、带民致富的新思路——依靠多渠道转移本村富余劳动力,拉动村域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亲缘优势得天独厚。新化村村民的籍贯天南海北,亲缘、血缘联系十分广泛。村党支部便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条件,组织专人到外地参加各种劳务洽谈会、联谊会等,积极寻找推介本村劳动力到外地务工的一切机会;另一方面组织引导村民外出投亲靠友,摸清从业岗位情况,帮助分析就业前景。几年来,村党支部先后派出40多人次外出踏访、联系务工事宜,带回信息200余条。如今,在山东省文登市建立了著名的“新化一条街”。

掌握技能是关键。村党支部认识到外出务工没有一技之长将举步维艰,于是在春秋闲暇时节,主动与县、镇有关部门联系,对外出人员进行餐饮等10余项专项的业务培训,增大了外出人员就业机会。培训基地已累计培训1800多人次,帮助700余人实现外出务工的机会。同时,大力扶持劳务输出经纪人队伍,建立劳务输出网络,帮助掌握能人信息。这是新化村党支部的又一举措。目前新化村有名的经纪人27名,分布在省内外,组织、协调近千人次务工,形成了分布全面、行业全面、活动力强、就业率高的喜人局面。

维权维法是保障。改善外出务工环境,维护合法权益,这是村党支部帮助农民外出务工的又一着眼点。为此,建立了法律服务平台,进行普法培训,同时开展劳务输出回访、维权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富余劳动力的外出务工。截止目前,全村已转移富余劳动力1086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5%,全村农民年增加收入500多万元,成为嫩江县乃至黑河市劳动力转移的典型村。在新化村的带动下,伊拉哈镇其他村的农民也积极外出务工,全镇劳动力转移达到5030人。

村党支部典型事迹(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新华书店集团公司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