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程的推进,职工家属的询问电话也多起来。有的家属当面向我反映:“咋搞的?我那位天天晚上加班,这事情恐怕有些蹊跷。”我听了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干部职工在工作上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如果再得不到家属的理解和支持,那就是我工作的失职。于是,我联系了一辆大巴,组织家属团参观工地。每到一处,我就当起了义务“解说员”,从工程的大小、难度,目前的进度讲到干部职工加班加点时啃冷馒头、打吊针的细节。讲到动情处,家属的眼睛潮湿了。有一位家属感动地说:“我那位一回到家就像个木桩,没想到他还有这样的事迹,今后我一定要全力支持他!”
其实,回到家里像木桩的岂只是他们!作为一班之长,我很长时间劳累也到了心力憔悴的地步。几大重点工程全面铺开后,我除了跟班作业外,上午常常提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到工地查看进度、检查质量;晚上夜深人静时,一不放心,还要跑上一两趟。2003年,我的车子跑的里程几乎是前两年的总和。也就是那一年,我的头发开始大量地往下掉。一位外地工作的同学回家看我,很关切地对我说:“老同学,你这是在挑战体能极限,长期这样搞,身体会吃不消的!”
但我别无选择。
为了更大的激发干部职工和班子成员的创业激情,我尝试着进行人性化管理,以心换心,以情感人。每位职工的生日到了,我会安排人送上一束鲜花祝贺;每年组织一次集中体检,对困难职工登门慰问;一年一届的梨花节,我总是尽量多争取一些演出票,派专人送到职工家属手上;干部职工的业务生活贫乏,我就组织他们编排文艺节目,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在带来欢笑的同时,也洗去了一身的疲惫。2004年5月,我主持搞了一次大规模的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很多人打来电话,也有人当面说情,当时我和班子成员面临很大的压力,我对他们说:“对职工最大的关心就是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这次竞争上岗,从面试、笔试、民主测评都是公开透明的,所有的原始资料都可以随时查阅。通过公开选拔,一批品质优秀、业务过硬、精力充沛的中层干部脱颖而出;对班子成员,我坚持以身作则,彻底放权,坦诚交流,放手让他们干事,及时进行交流沟通。在原则问题上,我们甚至会争得面红耳赤。正是这样人性化的管理,新班子迅速在全局干部职工中建立起威信和人格魅力,真正形成了一支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干部职工队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城市建设的期望值也在不断增加。众所周知,城市建设需要非常大的一笔钱,钱从何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指望财政大包大揽解决建设资金不仅不现实,而且与经营城市的理念也是背道而驰的。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主体,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建几栋高楼、扩几条街道,更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开拓思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寻找到一条合理合法的“生财之道”。
2003年,县城总体规划完成,制订规划的前前后后我都了如指掌,从中我发现了巨大的商机。实践证明,经营城市的核心是土地,而经营土地的前提是经营规划。以规划为杠杆,调整布局结构和土地使用性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使土地最大程度地增值。我尤其注重运用市场经济的理念动脑筋、想点子,尽全力想办法,解决建设中资金紧缺的矛盾。
2003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县城中心建设一个市民广场,而且提出财政不投一分钱,同时还要负责把价值2000多万的单位和个人的房屋拆掉。怎么办?在艰巨的任务面前,我没有退缩,而是带领局里一班人,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勇往直前。我们积极运用市场商业运作的手段,基本解决了广场建设费用和房屋拆迁费用,在广场的三面开发商业用房,用竞卖所得的近3000万元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处休闲娱乐的场所,彻底改写了苍溪无广场的历史。
我县没有一个较高档次的宾馆,这既是县城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缺陷,又严重影响了苍溪的对外形象。于是,从2004年起,我县就有意用武当小区临滨江路的一块50亩土地招商引资,用于修建一座三星级宾馆。但在洽淡过程中,由于开发商提出苛刻的条件,导致招商失败。对于这样的“黄金地段”,能不能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解决问题呢?我经过仔细测算发现,如果用规划的手段将这块“黄金宝地”调整成房地产开发用地,另外选择地价较低的地方修建三星级宾馆,利用土地拍卖收益,足够自己修建一座宾馆,同时政府还不会失去税费资源。我把自己的想法谈出后,很快得到了领导们的支持,目前正在进行星级宾馆筹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