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教育的变革(4)

2010-06-17 15:49

  四、改革开放30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

  改革和德育队伍建设的孟要进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而德育队伍的建设又直接关系到高校德育的质量及效果。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共中央、各级教育部门以及高校的努力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德育队伍建设也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1.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要进展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基本沿用“文化大革命”前的模式,课程也基本沿用“老三门”(即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只是在内容上作了一些修订。这些课程虽然对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社会变化很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老三门”已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有较丰富的知识、较强的思维能力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来自国内外、社会各方面的文化价值观念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根据党的十二大关于加强共产主义教育的精神,1982年10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逐步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的通知》,我国高等院校逐步开设了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程,从而改变了高等学校思想品德教育长期“零敲散打”、“有实无名”的局面。198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的通知》。据此,原国家教委于1987年10月发布《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规定在已有课程基础上增设形势与政策、法律基础两门必修课,另外各校还可有选择地开设大学生思想修养、人生哲理、职业道德等课程。

  1998年4月,中央批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设置新方案,即“98方案”,设置“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为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规定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心内容,使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中宜部、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这些文件对每一门必修课的学分和基本内容作了原则规定,也对教材编写、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和学科建设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志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2.德育队伍建设的巩固和加强

  过去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上政治理论课和参加政治运动来进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工干部和辅导员多数为退伍军人和留校本科生,他们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缺乏正规的专业训练以及系统的德育方面的理论修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高校加强和巩固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为主的德育队伍建设,在稳定队伍、扩充力最、优化结构和提高队伍人员素质等方面作了大量而有效的工作。1987年,《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作出了明确规定,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是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应列入教师编制,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决定》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受到了高校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热烈拥护,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从1989年开始,原国家教委陆续选派200余名优秀思想政治教育骨干,以访问学者身份到国外进修或作短期考察,增进对国外情况的了解,吸收和接见国外的有益经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素质不断优化,工作水平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自身的建设。德育工作者在德育研究和实践中迅速成长,工作实效不断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德育队伍建设和发展的趋势是:“从小德育队伍向大德育队伍转变”,“从‘管理型’向管理者和学者相结合的‘复合型’转变”,“从‘单肩挑’向‘双肩挑’转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教育的变革(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关于应用文体本质分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