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对各级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必须不断加强主观世界改造,最重要的是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胡锦涛指出:“解决好这‘六观’问题,实质上就是要解决好如何对待群众的问题,解决好为谁掌权、怎样掌权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人生及其价值问题的根本观点,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最根本的宗旨和最崇高的目的。在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并长期执政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必然会在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上突出地反映出来。为此,每一位共产党员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自觉改造主观思想,正确对待人民群众,正确行使权力,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二、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贵在坚持,贵在自觉
讲党性修养,要体现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实践宗旨的先进性,过硬作风的自觉性,遵纪守法的严肃性。这四个性是我们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要求。为什么要做到这四个性?其原因在于:党的事业与党员干部职责是一致的;党对党员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要求是一致的;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与党员自身价值要求是一致的。
在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内容很多,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加强政治修养,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理想的问题,二是信念的问题,三是忠诚的问题。
第一,关于理想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我们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主张,展示了共产党人政治修养的最高境界。现在,改革发展到了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这样的关键时期,有些党员却对理想信念不感兴趣,甚至放弃理想,错误地认为讲理想就是“假、大、空”,是“死脑筋”,是“左”的表现;错误地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讲理想、只讲实惠,只有讲实惠才靠得住、才是现实,错误地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
对这些想法做些剖析,要认识到对共产党人来说,为什么理想这么重要?一方面,理想是共产党员的政治方向、奋斗目标。另一方面,理想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坚持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并不是抽象的、虚拟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要实现党的纲领,坚定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主张不动摇,并率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纲领而奋斗,就要求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坚定正确的政治理想信念,具有很强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领导能力。这样,就需要我们的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加强政治修养,坚定理想信念。
讲理想不是一句空话。这里举一个例子,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邓亚萍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的一名委员。国际奥委会在正式场合使用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邓亚萍只会中文,语言问题对工作造成很大不便。为了胜任这个重要的工作岗位,邓亚萍进入清华大学学习英语专业。刚进大学时,邓亚萍只能写出26个英文字母。为了赶上课程,大学四年,邓亚萍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辛劳。毕业时,她不但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清华大学英语学士学位,而且获得了英国诺丁汉大学硕士学位。此后,为更好地报效祖国,邓亚萍在萨马兰奇的推荐下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并取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应邀参加一个访谈节目时,观众问她:“你是剑桥大学建校800年来唯一拥有世界冠军头衔的博士,支撑你实现这一目标的力量是什么?”邓亚萍回答道:“简单说就是四颗‘心’。首先是决心,在你有了一个目标或方向后,要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其次是恒心,在努力过程中势必遇到一些困难,但这就是人生,如果不能克服困难,你也上不了一个台阶;再就是信心,最后离目标也许会差那么一点点,但一定不要丢掉信心;最后是平常心,不论结果如何,都要以平常心来对待。”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人生中、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有信心、有理想、有动力,我们肯定能够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事业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