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我镇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读书、勤于读书,同时不断激发各级干部、党员和群众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领导干部不仅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和岗位职责、而且要从社会责任和示范需要来看待读书问题,既做读书的自觉实践者,又做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积极倡导者、精心组织者、大力推动者,以自己的模范表率作用在全区形成崇尚知识、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二)注重实践
实践锻炼是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途径,每个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加强党性修养,主要体现在“八句话”上:一要把心思用在“想干事”上,二要把勇气用在“敢干事”上,三要把才能用在“能干事”上,四要把目标定在“干成事”上,五要把作风体现在“干实事”上,六要把精力集中在“干事业”上,七要把品行体现在“会共事”上,八要把底线坚守在“不出事”上。
当前廊下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一方面要经受国际金融危机没见底、还在不断蔓延的考验;另一方面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夯实发展基础,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第三方面,要立足当前,抢抓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机遇,积极谋划好下一步发展。廊下的领导干部始终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始终要树立忧患意识,这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就是最实际的党性修养。因为越是困难越能锻炼人,越有风险越能考验人,党性修养就是要在艰苦环境和风浪冲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这就需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抢抓机遇,坚持负重奋进,坚持科学发展,既要对金山发展坚定信心、负重奋进,又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经过这几年的艰苦努力,廊下发展基础正在不断夯实,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这需要我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狠抓落实,苦练内功、强化素质,切实做好打基础、立长远的工作。具体表现在:一是经济快速稳定发展。2008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68亿元,年均递增22.6%(与2003年相比,以下同);实现工业总产值39.7亿元,年均递增28.1%;实现农业总产值2.31亿元,年均递增12.2%;完成各类税收2.95亿元,年均递增26.6%;实现财政收入1.433亿元,年均递增23.9%,12个行政村实现平均年可支配收入132.3万元,年均递增18.5%;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0582元,年均递增15.6%。二是逐步做强了现代农业。累计开发园区面积10平方公里,引进农业基地项目37个,总投资额9.36亿元。初步形成了“三区二带一基地”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精心打造了全国最大的种源示范区,奠定了“全国组培之乡”地位。三是做亮了农业旅游品牌。以“举农业旗,走旅游路,唱文化戏,打廊下牌”为工作思路,着力发展融现代农业展示、农耕文化体验、新农村参观学习、学生学农实践和乡村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服务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取得了明显成绩,年接待各地游客逾30万人次。四是推进了“三个集中”建设。农产品加工区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已开发近2平方公里,落户企业36家;实施宅基地置换政策,建设了“现代万春苑”和“景展家园”农民小区;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流转率95%,规模经营52%。五是形成了“一村一品”村级经济发展格局。山塘村、景阳村、南陆村的食用菌,光明村的蟠桃,中民村的花卉,南塘村的无公害蔬菜,友好村的优质稻米,中华村的农家乐等已形成规模与特色,壮大了村级经济。六是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开通了“公交村村通”,并开通至市区专线;“三个中心”建设全部延伸至村;12个行政村全部建设了包括村部办公室、老年人活动室、标准化卫生室、便民服务点、利民健身点、社区事务代理点等“三室三点”文化卫生生活设施。七是促进了农民增收。园区引进的37个农业项目共解决农村劳动力1700人,占全镇务农劳力的38%。多业并举,不断拓宽增收渠道,部分农民有了土地流转收入、房屋出租收入、打工劳务收入,甚至还有股金分红收入和销售收入,确保了农民增收。2005年全镇人均收入为7199元;2006年为8711元;2007年为9820元;2008年为10852元。八是提高了干部人才和农民素质。坚持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和新型农民培养工程,主动衔接“人才聚焦”,大力引进急需人才,切实加强干部人才培训,不断提高全镇干部人才素质。注重新型农民培养,以劳动保障所、农技推广站、社区学校为培训平台,加强对村民的培训力度,着力提高村民的现代农业科技水平,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九是明确了下一步发展目标。三届区委九次全会明确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这一总体目标,廊下就是必须坚持以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光明前景,就是必须坚持以农业组团建设和小城镇改革试点为重大机遇,要在把握金山大局中加快廊下发展,在坚持以人为本中发展群众利益,在贯彻民主集中制中发挥班子领导核心作用,在加强党性锻炼中体现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在求真务实中弘扬开拓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