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处室:经济合作处、资产管理处,协办处室:财务审计处)
5、整合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购销经营网络。新建和改造县、镇、村的网点资源,实现与龙头企业的有效对接,用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网络发展。积极参与各类农副产品市场建设,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农副产品展销洽谈会,大力推进本地农副产品与国内外市场的产销对接;依托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协会,发展品牌化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进行基地农副产品与城市市场之间的产销衔接,打开农产品销售通道。
(主办处室:经济合作处,协办处室:资产管理处、财务审计处)
6、加快基层供销社改造步伐。推进基层社组织创新、经营创新、服务创新,努力把基层社打造成集为农服务的载体、自主经营的实体和合作经济的联合体“三位一体”的合作经济组织,加大“一社+一社”建设力度,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确保60%的基层社都领办、创办一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
(主办处室:经济合作处)
7、提升为农服务社建设水平。全力推进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这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按照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连锁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规范化管理的要求,扩大覆盖面,增强服务功能,完善组织推进和长效管理的机制,加强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连锁经营服务,让更多的为农服务社成为农村生产生活服务平台、中介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至2010年,确保实现全市为农服务社在全市行政村的全覆盖。
(主办处室:经济合作处,协办处室:财务审计处)
8、推进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围绕农业主导和优势产业,发挥供销合作社资源优势,通过龙头带动、市场牵动、网络拉动等方式,创办一批、联办一批、领办一批专业合作社,按照新“四有”(有较强统一服务、有较大规模效益、有规范利益分配、有正常组织活动)的要求规范发展,引导和组织专业合作社的合作与联合,提升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品牌化经营,继续实施“千社千品”富农工程,鼓励专业合作社参加国家和国际有关质量认证,加强质量检测,培育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从而不断增强供销合作社组织发展专业合作社的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
(主办处室:经济合作处,协办处室:财务审计处)
9、促进专业合作多样化。总结推广各级供销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社推进土地流转的成功做法,使专业合作社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积极参与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载体)建设,促进农业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股份化经营,实现农民收入的多元化。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放宽农村金融准入,“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的精神,积极参与农村金融创新,学习发展担保公司和资金互助社、参与组建村镇银行的经验,探索试点。
(主办处室:经济合作处、资产管理处,协办处室:财务审计处)
10、促进协会发展上规模。引导、带动涉农行业协会发展,组建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各类品牌农产品协会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强化和充分发挥农资、茶叶等现有协会的功能作用,扩大协会会员,加强与系统协会和区域性协会对接,不断壮大协会规模;增强协会服务功能,大力开展行业培训、技术咨询、标准制定、反映诉求、行业维权等服务;加强协会与政府的联系,积极承接政府职能转变中交给中介组织的任务,增强行业话语权,成为政府的好帮手、农民的代言人。
(主办处室:经济合作处,协办处室:组织人事处)
二、关于解决“总体经济规模与争做全省同行业排头兵的要求还有差距”的问题
整改目标:2009年,确保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市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匹配,与省社“五代会”确定的目标相匹配,确保供销社在全市GDP增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等方面的贡献份额有增无减,确保在全省13个市供销社系统各项工作综合评价在第一方阵。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本级经济和县区社经济同步协调发展、总体经济规模大幅提升,在全省系统第一方阵的位次得到巩固和提升,商品销售、社会商品零售额、利润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递增19%,均进入全省供销社系统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