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既要靠现实成就的支持,也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所决定,其建设还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其建设成功与否最终也必然要由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来决定。如果我们在现实发展中面临许多问题,像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环境污染,经济衰退等等,而且长期得不到解决,致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程度不同的受到损害,那么,人们就必然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一定的排斥情绪,因为理念与现实不符,甚至有可能理念越强化,公众越排斥。如果我们在现实发展中能够较为成功地面对各种挑战,经济健康发展,民主有序推进,公民权益得到保障,民生得到保障,社会安定有序,总之,各种问题得到较为有效地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就获得了强大的现实动力与实践基础。正如邓小平所言:“人民,是看实践。人民一看,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改革开放好,我们的事业就会万古长青!”
以现实的发展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还要注重有效的宣传,以最大程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因为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我们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充分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否则,往往会因不好的宣传方式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受到质疑。
对于宣传工作而言,一是要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从革命战争年代和阶级斗争年代立足于教育人、改造人的功能,转向更加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和激励人,从激发人的创造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功能定位。”二是要从实际出发,让人文关怀常态化、日常化和感性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应该从实际出发,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对不同层次的人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切忌搞一刀切。同时,宣传工作应面向感性的日常生活世界,关注群众精神世界和社会心理,摸准公众思想实际,了解群众心理的变化特点和趋势,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价值理念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融入现实,为公众提供“心灵鸡汤”。这种春风化雨式的宣传教化方式有助于公众在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达成认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是要有效协调各种思想宣传工作的手段和工具,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把增强主流舆论的引导力作为对社会大众进行思想宣传工作的主阵地。在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人们思想空前活跃、信息传播途径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工作就必须要把握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进一步增强传媒运用能力和舆论影响能力,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推进社会和谐。四是在宣传的语言上,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范畴与话语进行调整:要摒弃纯粹为革命战争服务而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旧范畴;要赋予已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概念和语言以新的时代性内涵;在宣传中切忌大话、空话、假话、套话和废话,语言要丰富、要适应大众生活,要“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加深对群众的感情,运用群众的语言,让思想宣传工作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