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总结报告: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的困境与变革五年发(2)

2021-10-13 22:50

  (二)国有企业增量变动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国有企业法人单位数在2010年为153847个,2011年为156323个,2012年为159644个,2013年为113254个,2014年为130216个。依据数据资料来看,2010年至2012年国有企业法人单位数逐年稳步提升,2013年较大幅度的滑落,2014年又开始上升。从增量来看,2010年至2012年国有企业法人单位数平均每年增加1932个,2013年数值滑落,降幅为46390个,2014年数值再次回升,相对2013年增幅为16962个。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同时也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一系列促进国有企业优化升级的政策方针的出台和实施,促使2013年国有企业法人单位数在国家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过程中大幅度下降。2014年,混合所有制改革破冰、四项改革试点落实、央企负责人薪酬制改革以及成立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不仅有效促进了国有企业内部的优化升级,而且切实协调了各方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得国有企业法人单位数回升。2015年,新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商业类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同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表明国有企业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期新阶段,预示着国有企业迎来发展的美好前景。预计至2020年间,国有企业法人单位数将会再次进入一个稳步上升期,有望突破200000个,国有企业党组织治理任务相对于现在将会更加艰巨,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也将面临更加复杂更加严峻的形势,这是需要我们X高度重视的问题。

  (三)高管中党员的比例

  依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国资委是国有企业的实际出资人,因此国有企业的掌舵者还是政府。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由政府统一任命,其行政级别的评定标准和公务员一样。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不仅具有企业家身份,同时也兼具着政府官员的背景。按照公务员上升机制和干部任命机制来看,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政治素养的要求中的首要,就是首先要考核是否为党员。“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层中的党员比例较高。在企事业单位中,业务骨干、技术尖子多作为人才进行培养。入X作为进入管理层的基本条件,这在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和乡镇企业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此,不少管理者拥有党员的身份。”就从全国范围来看,党员仍然是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中流砥柱。

  二、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困境与原因

  (一)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的现实困境

  1.党组织职责定位“多而不专”导致功能弱化。2015年3月伊始,中央巡视组对26家央企进行巡视,结果显示普遍存在着“重业务轻X建,管X治X不严”的问题。经巡视,中国移动等单位存在党的建设滞后的共性问题,党组织作用弱化、功能空化现象长期且普遍存在着,xx公司、国机集团、中船重工等单位落实“两个责任”不到位,对干部的监管不力,执纪不严,导致企业X组纪律涣散,企业文化建设也受到不良影响,xx总公司等单位则频频发生“苍蝇”式腐败。类似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国有企业中也同时存在着,“2015年,山东省管企业实现利润172亿元,其中盈利企业的盈利额556亿元,但亏损企业的亏损额达到379亿元,相当于23的利润被‘吃掉’”。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存在的弊端就是用管机关的办法管理国企,管理得太死板,企业严重脱离市场,决策效率低,机制僵化。2.党组织机构设置被“边缘化”。当前国有企业X建所面临的两个较为突出且普遍的问题是X建工作排不上号以及在工作过程中无视X管干部原则。“由于一些改制企业取消了X委工作部,将X委工作职能散落到了其他部门,致使X委统一、协调工作难度加大,特别是对选拔任用的干部难以从源头上、从过程中全面控制和管理,致使X管干部、X管人才原则难以明确体现。”对待X建工作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态度和做法。不重视党组织机构的设置,将其“弱化”、“边缘化”,势必会直接削弱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力,进而影响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发挥。3.X政人才选拔出现“家天下”。“裙带关系、家族特点在一些国企多有体现。”2015年首轮中央巡视的央企中除少数单位外普遍存在着‘带病提拔’、任人唯亲、重才轻德等问题。”从中不难察觉,当前国有企业X政人才选拔“家天下”已然成为国有企业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根本上必然会造成对人才的排挤而不是选拔,对于“家天下”中的既得利益者而言,却是损公肥私,同时这也深刻曝露出了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体制的不完善、监督部门的无能,国有企业某些领导干部党性缺失。“家天下”问题在本质上看就是一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表现,这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思考。4.国有企业腐败呈现出自身的特点。(1)“一把手”成贪污腐化“主力军”。根据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所发布的相关信息,自2014年到2015年5月,至少有115名国有企业的高管被调查;其中,企业一把手65人,约占56.5%,企业副职39人,约占33.9%,关键岗位负责人11人,约占9.6%,国有企业一把手占据了115名“落马”国企高管总数的一半还多,成为了国有企业中贪污腐化的“主力军”。国企腐败高发区多为资金密集、资源富集型企业,诸如能源、机械制造等领域的企业。这些企业多居于垄断地位,掌握着稀缺的市场资源,这些企业的高管更容易成为权力寻租的对象,也更容易发生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这个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它从侧面深刻反映出了当前有关部门对于国有企业“一把手”的监督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漏洞。(2)“59岁现象”依然显著。依据《2014中国企业家犯罪(媒体样本)研究报告》,在所调查的国企企业家犯罪案件中,能明确其年龄的国企企业家为90人,同时通过对其年龄段的统计分析不难发现,50~59岁仍然是国企企业家犯罪的高发期,该年龄段的涉案企业家比其他年龄段涉案企业家人数的总和还要多。“59岁现象”又称为“最后捞一把现象”,指的就是一些领导在退休的前夕,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私利,进行违法的贪污受贿活动的现象。在国有企业中50~59岁年龄段的企业领导正是企业中的掌舵者,“59岁现象”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无疑就曝露出了当前国有企业对于领导干部的制约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存在着巨大的漏洞。(3)大型企业是犯罪的高发区。依据《2014中国企业家犯罪(媒体样本)研究报告》,在所调查的190例可明确企业规模的国企企业家犯罪案件中,国家特大型企业有4例,大型企业为176例,中型企业有7例,小型企业仅占3例,大型企业占比高达92.6%。国家特大型企业为国资委直属机构,直接受到中央组织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因而犯罪较少;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多为上一级企业的子公司,财务、人事等工作都要接受上一级企业以及地方政府部门的监督,这有效降低了犯罪率。大型国有企业往往掌握着雄厚的资源和资金,有着企业体系内较大的权力,同时在资源和资金支配方面有着较大的自主权,因而往往成为被“围猎”的对象,也成为犯罪的高发区。这些也深刻反映出当前国有企业监督法律制度、以及监督体系的不完善。5.党组织活动混乱无序。国有企业在党组织活动上存在混乱无序的现象。2015年3月至5月期间,中央巡视组对中国核工业集团等26家央企进行了巡视,经巡视后发现,“重业务轻X建”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将X建工作搁置一边坐“冷板凳”,其在很多央企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同时,还存在着搭党组织生活的便车,大搞娱乐、旅游等变形走样的活动。

2021年总结报告: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的困境与变革五年发(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21年公司近年来纪检监察工作开展实施情况总结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