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强化招商机制,建设专业化的招商队伍。
招商引资是一项要求高、难度大、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人”的因素是关键,只有招商人员充满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确保招商事业取得成功。为此,需要从干部任用、实绩考核、资金调配、物质奖励等多方面探索建立招商引资的激励约束机制,最大程度地调动工作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加强培训,强化招商人员素质。
招商工作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沿,招商工作的特定职能要求我们每一个招商人必须在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信息和资料,用一流的招商服务态度来创造一流的招商业绩。招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包罗诸多专业和学科,要做一名优秀的招商人,单纯依靠过去的知识积累很难适应新时期招商工作要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招商队伍的任何一员都应当多学、多思、多看。要大力开展各层次的招商业务知识培训活动,聘请专家、学者讲授各地招商优势分析、项目
3 策划包装、招商礼仪、客商对接洽谈、项目入驻程序、法律法规、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招商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要积极引导招商队伍努力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种理论知识,提高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政治修养高、分析辨别能力强、懂经济、善管理、熟悉法律法规、会外语的复合型招商队伍,为推动本地招商引资工作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二)强化用人导向,增强招商人员斗志。
要坚持把最优秀的人才配置到招商一线,增强招商一线队伍的战斗力。同时,要优先从招商一线选拔任用干部,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招商引资荼的积极性。2009年11月,为了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襄州区委组织部从全区范围内优中选优,一次性选派了4名年轻干部充实到区招商局工作。这几名优秀干部作风扎实,工作务实、业绩出众,为襄州的招商引资工作快速进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这几名年轻干部也顺理成章地被提拔重用,一大批年轻干部纷纷要求到招商一线锻炼成长。2010年,我区又任命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原区经信局局长刘勇成同志为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副县级),同时将开发区两名精通招商引资工作副科级干部提拔为班子成员(正科级)。鲜明的用人导向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区已经形成了“招商工作有干头、招商干部有奔头”的浓厚氛围。
(三)细化奖惩机制,激发招商引资热情。
招商引资不仅是快试金石,能试出每一位干部的能力;还是一个分水岭,是能者与庸者层次分明。要通过兑现招商引资奖惩机制,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招商引资工作的热情。襄州区在历年年度考核时,都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各部门、各单位、各镇年度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加分上不封顶。对没有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综合考评得分再高,也不能参与评先表模,增强了各单位尤其是单位责任人抓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感,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主动性。在经济上,我们对招商有功人员不惜重金,实行重奖,奖得让人眼红心跳。2010年,区委、区政府拿出1000多万元,重奖了2009年的纳税大户和服务经济发展先进单位;拿出26万元,对6个项目中介人实行重奖。在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我们又拿出了1500万元,对2010年经济发展有功之臣给予了重奖。
客观实际证明,奖惩机制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有利于营造氛围、扩大影响,持续高效地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但我们要根据招商引资工作的不断出现的新变化,适时作出调整,不断改进完善,把握好度、改进方式方法,使招商引资奖惩机制发挥更好的作用,更好地为服务于招商引资工作。
四、强力推进项目落地建设,确保招商引资实效。
项目是发展的基础,是财政增收的源泉。招商引资真正见到实效,就是要确保引进的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益。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思想,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理清思路,明确责任,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工作
4 方法,要统筹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工作,要加大职能部门协作力度,加强信息的沟通反馈,形成合力,严格依法依规依程序为项目的落地建设搞好服务,促进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为推动本地支柱产业链条的延伸奠定基础。
(一)建立项目审批立项的快速通道。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作用,完善以土地规划、征地手续、工商注册、项目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全程跟踪服务。正式签约项目要尽快报批项目用地,配套好水、电、路等设施,为项目落地建设提供坚强的保障。对项目的落地建设要做好计划,排定时间、排定进度,在优质高效服务服务中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益。
(二)明确项目落实包保责任制。坚持实行“一个大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项目包保责任制,签订项目包保责任状。包保领导和项目责任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主动地为项目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确保包保项目达到“保开工、保投产、保签约”的要求。
(三)建立项目建设工作定期通报制。要对项目建设工作进行定期通报,坚持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点评,半年一考核、年终总考评,并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进行书面通报或者公开曝光,增强项目包保责任和单位的责任感和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