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挖掘生态文化内涵。全民动员,培育生态文明意识,深入挖掘xx文化底蕴,还原纯朴的民风民俗,创优生态文化。做好xx鼓亭、莲花落、马灯等传统文化遗产和胜坑、石牛坑等古村落保护,传承好草编、刺绣、木雕、剪纸等传统工艺技能。发扬民间故事、民间工艺等传统文化,开发红杉文化、古遗址文化和农耕文化。
2、平稳推进工业经济
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在严把生态环保准入关的前提下,争取一批清洁型、环保型工业落户xx;全面提升石材机械和工艺品两大传统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搭建发展平台,引导其进行技术、组织、管理创新;打造环保工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形成规模化效应。
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重点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进程;加快生态农业基地建设,重点放在有机蔬菜、绿色果品上,不断提高其种养规模和生态效益;依靠科技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技能水平。
4、全面建设新农村
(1)加速集镇建设。完成南北入镇建设,丰满xx形象;以山场公路、桃渚路、溪滨路、虎山路、环城西路“五路”畅通镇区交通网,拉开集镇框架;完善xx村的教育卫生和商业贸易区块功能,完善大来岙村生态居住和环保工业区块功能;规划建设建材、装潢市场,初步形成商贸区;推进老镇区块、镇西小区项目,开发试水商住小区。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高塘水厂运行,让农民喝上清洁的放心水;全面完成山塘水库除险加固;抓好电网改造,逐步增设变压器点位,完成旧电网改造;完善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实施村内道路全面硬化;做好土地开发项目建设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康居工程建设,加大村庄整治力度,彻底解决农民住房难问题。
(3)加大民生保障建设。重点保障基本民生,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有效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兜底作用;健全城乡低保、五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救灾救济、优抚安置等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做好慈善、老龄、老干部、残疾人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4)完善文教卫事业。探索社会治理新举措,深入推进“平安xx”建设,确保稳定。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动教育均衡改革,增加基础实施投入,加强教学质量等软环境建设。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倡导科学、健康、文明、和谐生活方式,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