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关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例文
为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全面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树立城市良好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全面做好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各项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全省县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中央文明委、省委、市委总体安排部署和县委确定的目标任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创建的理念,着力提升市民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永丰篇章。
二、工作目标
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创建的根本目标,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城乡建设管理短板,坚持集中力量实现创建任务全覆盖,牢牢把握获得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提名的机遇,通过三年的创建,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人民群众满意的文明城市和美好家园。各项工作达到或超过《全省县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以下简称《测评体系》)和《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规定的测评标准要求,力争xxxx年进入全省县级文明城市行列。
三、实施步骤
根据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任务,为做好今年创建工作,按照突出重点、分段实施、整体推进、全面完成的目标,创建工作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xxxx年x—x月):宣传动员阶段。制订出台创建工作总体方案,成立创建组织机构,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动员。在各新闻媒体设置专栏、专题,对创建活动进行全方位、立体型、滚动式的宣传报道,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对照《测评体系》查漏补缺、明确任务,各乡镇、各责任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确定工作重点,细化目标责任。
第二阶段(xxxx年x—x月):创建实施阶段。各乡镇、各责任单位结合实际,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对照《测评体系》逐项抓好落实,对创建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专项治理、专项督查,按期完成任务。县创建指挥部对照责任分工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考评。
第三阶段(xxxx年x月):巩固强化阶段。全面梳理排查,对照省、市文明指数测评结果及失分明细,列出整改清单,组织重点整改,逐项抓好落实。对创建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专项治理,按期完成任务,确保创建水平再上台阶。
第四阶段(xxxx年x月—):全面迎检阶段。对各责任单位的创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制订具体的迎检接待方案,完善创建书面材料,做好全面迎检工作。
四、主要任务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硬件水平
对照《测评体系》要求,重点抓好公园广场、公共绿地、无障碍设施、市政环卫、街巷道路、集贸市场、停车场(位)、文体设施、公交站廊、报栏邮箱、公厕、城市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整修、改造、完善城市功能设施,提升城市品位形象;进行社区环境优化改造,开展环境污染防治等。
(二)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x.开展公共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1)建设优美城市环境。整治城市“脏乱差”,集中摸排梳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城市主干道、商业街、背街小巷、集贸市场、老旧小区、无物业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公园水体等薄弱环节专项整治,综合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着力改善公共场所、街巷、市场、小区、餐饮店安全卫生环境。
(2)规范城市公共秩序。广泛开展文明礼让、遵章守纪宣传教育,加强道路交通、车站秩序整治,继续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文明驾驶”、“文明乘车”、“文明出行”等活动;科学梳理城区道路堵点,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强化汽车站、公交车、出租车秩序管理;大力开展公共场所秩序整治,加强对主要交通路口、车站、影剧院、广场公园、学校、超市等重点区域和重点场所监管,组织职能部门开展文明执法教育活动,广泛建立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站点。
(3)落实市容管理制度。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度,大力规范店面、标牌、绿化、卫生等经营和环境,各类市场科学规划、布局合理,禁止店面占道经营,配套完善市政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x.开展公益宣传行动。
(1)强力推进“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刊播,拓展扩大公益宣传受众面,把公益广告宣传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内容和政府职能部门的日常监管,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熟知、入脑入心。
(2)在全县推动移风易俗,严格按照行动方案内容和文化小康建设关于“文明新风创建工程”的要求,逐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功能,大力实施文化服务惠民工程,促进乡风村貌不断良性发展。
(3)组织开展公益宣传文艺演出,深入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孝文化公益演出等文化公益活动,积极推动剧团、文化馆等文艺组织开展主题下乡展演,拓展公益宣传方式,提高宣传质量。
x.开展志愿服务行动。
(1)进一步健全志愿服务体制机制。继续完善以志愿者协会为龙头、以乡镇志愿服务站为链接、以行政村志愿服务队为基石的“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组织的网络,规范志愿服务运行机制,不断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
(2)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县志愿者协会管理,规范全县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抓好党员、文明单位、社区以及各级各类专业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要求公租人员志愿者注册率达xx%,人均年服务时长达xxx小时以上,每人每月向“x好人网”推荐身边好人有效条数xx条。并列入创城工作年终目标管理考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