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高中教育还存在短板。高中应试教育的倾向依然存在,特色化多样化发展不充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普职发展不够协调,办学规模不够大,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够强。
三是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依然存在。幼儿园教师严重缺编。
三、xxxx年工作思路
全县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质量,以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教育保障,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服务均等化、学校集团化发展,为xx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为实现以上目标,具体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科学统筹谋划,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用好民间力量,推动学前教育协调发展。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建立健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扶持和退出动态管理机制,提高普惠性幼儿园比重。继续办好“山村幼儿园”项目,双江镇、大高坪乡中心幼儿园建成使用。
二是突出融合创新,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建立健全义务教育优质发展保障机制,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以优质学校为龙头,组建教育集团,常态召开集团化办学研讨会,引领芙蓉、一完等名校在“集团化办学”问题上深耕,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打造好城乡优质资源共享平台。
三是坚持百花齐放,彰显高中阶段教育地域特色。加强县一中基础能力建设,按照高考综合改革要求,提升办学水平,重点推进新教学楼和教师周转房建设。鼓励支持卓煌中学做大做强,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引导社会支持民办高中教育。加快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攻坚计划,进一步融入县域产业和民族文化,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对口高考班的教学视导,提升职业学校的影响力。
2.聚焦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一是始终把德育摆在首要位置。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深化“中国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和升国旗唱国歌等主题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开学第一课”“入团仪式”等德育活动;加强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
二是体育要有刚性要求。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改善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和器材条件;强化学生体质和视力监测,广泛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等体育活动;争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校,鼓励各校开展特色体育项目。
三是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侗族文化项目校创建;推进高雅艺术、侗族文化校园活动;积极开展班级合唱比赛、艺术展演、书法活动等校园艺术活动。
四是加强劳动和实践育人。鼓励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校内外劳动、家务劳动,培养学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品德和吃苦耐劳精神;推进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开发创造性劳动教育课程。
3.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拓宽补充渠道,壮大教师人才队伍。加大定向公费师范生培养力度,积极实施“银龄讲学计划”,充实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建成x个名校长工作室,xx个名师工作室。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管理人员建设,选优配强中小学校领导班子,建立校级领导后备人员人才库。
二是创新管理制度,推进城乡师资流动。全面推进“县管校聘”工作,实行 “教师无校籍管理”,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
三是整治师德师风,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将xxxx年度定为师德师风建设年,开展师德师风大整治行动,大力弘扬依法从教、以德育人、严谨治学、积极进取的行业新风,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巩固“一岗双责”。
四是改进质量评价,激励教师干事创业。改变对学校和教师评价只看最终结果,而不看学生初始基础的方式,在初中学校试行“从入口看出口”教学质量评价方式,激发农村学校教师干事创业的激情。
4.创新治理能力,搭建教育管理新体制。
一是转变教书育人观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德育为首的前提下,智育、体育、美育、劳动全面开花,分学段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中短期目标,针对学生目标分层分区进行教学和培养。
二是创新学校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日常管理标准化、教学管理规范化、班主任工作精细化的“三化”管理机制,以“三化”管理为抓手,全面提升全县各学段教育教学水平,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三是创新教研教改方式。贯彻落实《xx市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试行)》和《xx市高三教学常规》要求,加强对全县中小学校教学视导,xxxx年重点视导xx所学校。重视教育教学问题研究和教研成果推广运用,加大对全县初中、小学的质量监测力度,将监测结果纳入对学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成立高考研究专班,认真指导新高考下的高中教育教学工作。
四是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围绕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
5.强化责任落实,筑牢学校安全防护网。
一是提高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能力。在构建校园安全防护体系上下功夫,完善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形成多方协同合作机制,建立学校安全风险预警、事故统计分析机制,推动安全监管常态化、长效化。
二是强化学校安全工作管理。突出抓好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层层落实责任,深入开展学校安全大检查,常态化开展各项安全演练。
三是完善学校安全责任体系。落实组织领导,强化协调联动,强化督导检查,不断提高校园安保工作能力和水平,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维护校园安全的工作局面,确保校园安全工作要求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