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是稳步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和对口帮扶工作。按照“三生融合、三城联动”的要求,大力开展xx(龙川)产业拓展城的规划建设,组织专家学者、企业高管、银行代表等赴龙川指导考察。制定实施《xx区进一步深化xx-龙川对口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对口帮扶工作机制,推动规划、交通、旅游、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增派x名业务骨干担任指挥部成员。全区共选派xx名驻县驻村干部,深入龙川县x个镇xx个贫困村驻点帮扶,累计落实帮扶资金x.xx亿元,帮扶龙川县x个镇xx个贫困村,人均纯收入达到xxxx元以上,比帮扶前增长了x倍,得到省考核组的高度肯定。中央电视台从x月xx日至xx日对我区做法进行了连续x天的专题报道。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正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产业规划布局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对优质企业的培育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三是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为产业和企业发展服务的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拼搏进取,再接再厉,努力开创全区经济促进工作新局面。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xxxx年,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区五届六次党代会、区五届人大九次会议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打造“产业名城”的目标定位,坚持“产业第一、企业为尊”的发展理念,不断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大力提升服务企业新水平,努力争创产业发展新优势,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不折不扣地抓好区委区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落实。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通过抓班子、带队伍、立体系、建制度,努力构建有序、严谨、可控、高效的执行体系。
一个好的体制机制胜过十万雄兵,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障。xxxx年,我们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坚持“三制一科技”方法论,继续加强作风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优化提升体制机制,集中一切力量和资源,做好“抓服务、做产业”的文章,进一步打造“有序、严谨、可控、高效”的执行体系,为落实好区委区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
第二,紧紧围绕“产业名城”的目标定位,进一步加强为企业服务,做大做强xx的产业。
(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将企业服务中心打造成真正的“企业之家”。按照“功能优化、流程再造、效能提升”的要求,重塑企业服务中心服务机制和服务流程,完善投融资、人才住房、产业载体、产品营销等四大功能,建立“街道-职能部门-分管区领导-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四级企业服务平台,构建及时响应、快速协调、体现价值的专业服务体系,打造一个在全市甚至是全国领先的企业服务中心:一是与线上的信息平台相配合,设立企业服务专线,推出节假日服务预约,建立企业联络员制度,实行“一对一”及时精准对接,及时响应企业诉求,高效快捷地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同时,深入掌握我区经济发展末梢动态,为区委区政府提供参考。二是在企业服务中心设置专人服务窗口,为企业答疑解惑,让企业享受“一站式”、贴身、贴心的舒适服务。三是建立五类百强企业信息库、重点中小微企业信息库、拟上市企业储备库、中介机构服务库和资本市场专家库等x个信息库,统筹掌握我区重点企业信息资源。四是以“金融超市”为依托,加强银企对接,充分发挥永安信城市振兴基金、中信保产业发展基金等新兴金融产品和业态的作用,搭建“产业+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及时、精准的金融服务,解决企业融资慢、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五是探索成立xx现代企业联合会(暂定名),搭建xx先进企业交流服务平台,扶持先进企业发展。
(二)以“两区两城”建设为突破口,以智能制造为战略重点,厚植优势,补齐短板,点面结合,巩固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稳步提升传统产业,协调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根据“针对性、创新性、操作性、实用性、长效性”要求,精准发力,高标准编制好xx“两区两城”等相关规划。落实中国制造xxxx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和产业联盟的作用,全面提升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率先发展。加快推进xx先进制造产业城的规划建设,以x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珠三角智装联盟为依托,大力发展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着力发展军工产业,办好第二届x智能博览会和首届xx产品博览会,实施xx个以上“机器换人”项目,试点建设x-x个无人工程和数字车间。加快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实施xx个以上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新认定xx家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依法淘汰xxx家以上落后产能。推进落实全区发展现代服务业措施,加快推进邮政EMS快件中心、大铲湾物流中心等重点物流项目实施,认真做好十一届物博会xx展团筹备工作,争取新增x-x家重点物流企业;积极打造中国(x)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xx平台基地,鼓励倍通、永利八达通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设立跨境电商体验中心。
(三)集中优势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优质企业,同时加大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既要“锦上添花”,又要“雪中送炭”。持续推动行业领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围绕纳入龙头企业培育库的xx家企业,打造一批xx亿、xx亿、xxx亿规模的行业龙头企业。实施上市企业倍增计划。完善拟上市企业储备库、中介机构服务库和资本市场专家库,分批对拟上市企业开展分类诊断和评估服务,推进优质企业实施股改上市。争取年内新增x-x家上市企业、xx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孵小”与“扶强”并举,为中小微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建立重点中小微企业数据库,将科技含量高、未来发展前景好、企业管理规范的中小微企业纳入重点扶持范围,从企业融资、出口、贷款、市场开拓、人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推动中小微企业茁壮成长。加强对优质企业的品牌培育,探索成立xx品牌协会,提升xx企业竞争力。
(四)千方百计推动外贸稳定增长,多措并举推进xx商圈建设。不断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一般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服务覆盖面至xx%,帮助企业运用信用保险规避新兴市场政治风险,组织企业参加xx场以上适销对路的国内外展会,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非洲等新兴市场,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大铲湾x国际汽车博览中心,制定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建立月报制度,及时跟踪推进情况。加强对商贸业发展的规划引导,举办“xx时尚大道(xxx国道)”主题论坛,邀请社会各界为打造xx商圈出谋划策。积极培育中高端消费,推进重点区域商业业态调整提升,优化商圈布局,选取x-x个可朔性强的商圈、项目,打造城市综合街区;依托“xx购物节”平台,开展全区性购物节活动,进一步活跃区域商贸消费氛围,提升消费对我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