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调查结论 通过此次走访垃圾中转站和环卫所,我们看到专业垃圾机构做得非常到位,垃圾分类的知识宣传全面详细,垃圾收集转运也尽量不影响居民生活,确保转运过程中保持清洁,垃圾焚烧处理的最后一步也非常环保。 从以西湖区和家园和玉屏居小区居民为主的采样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我们发现大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思想意识是到位的,但是仍有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要领掌握不清楚,特别是有关生活垃圾的四色分类投掷,居民容易产生混淆。说明我们生活中垃圾分类宣传工作还需要加强。 五、我们的建议 普及环保与垃圾分类的知识,提升全社会对垃圾分类的重视。减少垃圾从我们做起,倡导绿色消费。节约食物、少用或不使用一次性物品。牢记垃圾分类,自觉把垃圾扔进合适的垃圾桶。废弃的电池不要随意丢弃,废塑料不要掩埋在土地里处理,将一些垃圾变废为宝。利用现代手段进行监督。通过小区的微信群、QQ群等,广泛开展“随手拍”活动,曝光不文明行为。
大学生垃圾分类调查报告参考范文【五】
一、提出的问题
现在xx市人们都在做垃圾分类的工作,无论走在那里都有垃圾分类的垃圾桶。既然垃圾桶是随处可见的,那也就是说明xx人很重视垃圾分类的工作。但很多过路人还会有随手扔垃圾的行为。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呢?也许大家对垃圾分类的了解还不够深吧!我想我们也是。所以我们就要通过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了解垃圾是否能变废为宝、什么垃圾能变废为宝、垃圾如何变废为宝、变废为宝有什么好处。
二、调查方法
1、访问过路人知不知道垃圾分类的知识。
2、上网查资料。
3、去图书馆查看有关书籍。
三、总结
垃圾能变废为宝。有些垃圾是通过回收、加工后直接利用有些垃圾是回收后分类,压缩,变形,熔化,制造出新的耐用品。垃圾能变成新纸、新铅笔、新陶艺、新的艺术品等。但有些垃圾是有害的,要通过加工后在填埋。垃圾变废为宝能美化环境,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变废为宝好处多。现在xx市正迎xx,变废为宝能减少垃圾,能美化我们的城市。变废为宝还能节约社会的资源,不再让大自然流泪,还能让我们的城市得到“卫生城”这个美誉。让我们的政府减少了许多麻烦。还给了我们一个干净,舒适的生存环境。停止了垃圾焚烧场的建设,使我们的身体健康起来。
原来垃圾是那么有价值的,那我们就要行动起来,做好垃圾分类,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大学生垃圾分类调查报告参考范文【六】
农村垃圾处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好乡村的一项最基础工作,是老问题,也是新课题,更是大难题,是改变农民沿袭千年的卫生陋习的一项革命、一场战争。做好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近日,x市美好乡村办专门组织力量进行调查,总结农村清洁工程垃圾处理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的思路和对策措施,形成调查报告如下:
一、做法与成效
为切实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状,满足农民群众对良好生活环境的迫切要求,去年7月以来,x市委、市政府“抓住老问题、做出大文章、创造新环境”,以农村垃圾处理全覆盖为突破,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一是政府主导抓强力推动。明确县、乡党委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市、县、乡、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建立县乡有关单位分区包干或联村制度。建立了一周一报告、一月一抽查、一季一检查、年终一考核的工作机制,通过召开汇报会、观摩会、现场会,组织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等形式,强力推动,强行入轨。市委专门部署在全市开展垃圾处理突击月活动,清理积存垃圾,消灭卫生死角,共组成突击队3300多个,发动4__多人,投工12万多个,清理垃圾51万多吨,覆盖到6400多个自然村。郎溪县从县直单位选派94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作为农村清洁工程联村督导员,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分别赴全县94个行政村开展督查、指导和帮扶。泾县组建25个攻坚小组,由县级领导干部带队进驻乡村,具体负责协调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垃圾处理工作。到去年底,全市投入垃圾处理资金2.5亿元,配备垃圾桶79113个、清运车903辆,建设垃圾池12750个、垃圾焚烧炉116座、垃圾中转站65个,配备保洁人员7508人,每个行政村保洁队伍、环卫设施、经费保障、工作制度“四个到位”,基本实现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的目标。
二是宣传教化抓观念转变。各地把宣传发动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力度,在主要媒体开设宣传专栏,深入宣传农村清洁工程垃圾处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和工作举措,及时总结报道乡镇、村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利用交通沿线大型标牌、城区led屏幕、宣传栏、文化墙、横幅标语等载体,将宣传延伸到每一个角落。结合五级书记大走访活动,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宣传。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示范带头,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村民理事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动员和倡议,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一些地方设计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寓教于乐,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营造了铺天盖地的舆论氛围,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参与和支持。郎溪县开展联村夜访活动,联系县领导、美好办、文明办和镇村干部深入到每个农户家中,发放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宣传政策要求,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宁国市、绩溪县等地组建了巾帼腰鼓队巡回表演,开展“小手牵大手”、万名志愿者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农村“五老”人员的作用,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广德县开展“清洁家庭”评比活动,建立“大评小奖”机制,按照清洁、较清洁和不清洁评定等次,并予以小额物资奖励。
三是创新方法抓效率提升。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从源头抓起,倡导“自产自销”、“日产日销”、“不出村不出组不出户”,通过“回收、堆肥、焚烧、填埋”等方法分类减量、化整为零、就地处理。推行垃圾分类减量试点,郎溪县、旌德县为试点县,其他县(市、区)各选3个乡镇,每个乡镇选1个村进行试点。制定了《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指导意见》,明确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处理流程。推广“一氹一桶一筐”做法,“一氹”即在稻田边、菜地里或山林边设置凼肥坑,处理厨余垃圾;“一桶”即在家中放置填埋垃圾和焚烧垃圾收集桶;“一筐”用来分类存放玻璃、塑料、金属和纸张等可回收垃圾。旌德县在全面推行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县、乡两级分别补助1万元、5千元建设村级建筑垃圾填埋场,有效解决建筑垃圾处理难题。目前分类试点工作已经全面启动,95个村已经开始实施。鼓励清扫保洁服务外包,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成立了36家环卫保洁公司,全市41个乡镇173个村已推行农村垃圾处理市场化运作。旌德县云乐乡将全乡垃圾处理发包给云林农村物业公司,年承包经费21万元,公司配备24名保洁员全天保洁、日产日清,乡政府每月对垃圾处理情况进行考核。宁国市将东部7个乡镇的垃圾终端处理采取招标的方式,发包给一家物业公司,统一运送至城区垃圾填埋场。通过垃圾处理市场化运作,减轻了政府的管理成本和工作压力,更好保护环卫人员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