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精选范文大全(4)

2021-11-22 10:12

  另外,班上一位女生,在班上似乎没有什么存在感。记得当时接手时,我看她坐在第一排,冷冷清清,无人搭理,课间也时常一个人发呆,偶尔旁边的同桌(一位有些自以为是的、成绩较好的男生)还报以嗤之以鼻的态度。于心不忍,记得当时还特意把她叫到办公室宽慰鼓励了一番,还跟那个男生约定不可以轻视对方。或许很久没有老师这么关注过她吧,之后选社团时,她还来了我开设的社团,我呢,也特意让几个女生多主动关心她。只是,慢慢地,我也没有在她身上倾注多少心力。

  只是在疫情期间,无意间看到这姑娘的QQ说说,说实话,蛮刷新我的认知的。她,或许不是我们所认识到的那个样子。直到疫情过后,慢慢听到班上有同学称呼她为“?姐”,甚至包括原来的那位同桌(要知道他可是一位谁都不服的主儿),也听闻班主任说她越来越开朗。

  真正颠覆我认知的是在一次心理课上,那天,为了引导孩子们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我在课上组织了一次名为“商业互吹”的小活动,事先给孩子们提了一个要求,请结合一个实例,真诚地对他或她表达或欣赏或肯定或鼓励。班上的孩子们都很善良,也很踊跃,由于前面同学开的头较好,孩子们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课堂气氛也越发热烈。接着,班上的“数学之光”起来Call到这位“?姐”,他说:“我要为?姐打call,上学期,?姐负责教室后面的绿植养护,花花草草从没缺过水、长得特别茂盛。而这学期,换了???,花花草草经常枯萎到快死了。”“对对对”“就是”……不少同学随即确认。我当场肯定了?姐的用心与“数学之光”的细心。“?老师,?姐的嗓音特别好,比很多声优都厉害”,“对对对”“就是”……学生又是一阵热闹,我便鼓励?姐给我们来一段。记得当时?姐还是蛮腼腆的,不大愿意,在我们的反复请求下,?姐给我们来了一段,不记得唱的内容了,但至今给人一种余音绕梁的沉浸体验,有种“惊为天人”的震撼。而那几天,我都在跟身边的同事分享这一见闻。于我而言,之前,我仿佛只是一个独眼龙,只盯着孩子们的学习表现,而往往忽略了他或她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鲜活与立体。

  我想,所谓复杂性,就是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心智发展水平也是有差异的,他们的天赋、志趣可能也是千差万别的,而我们教育者应该试着以平等友善的姿态去了解他们,探究他们成长到现在这个模样的真实原因,了解他们已有的或者待挖掘的禀赋。而这个过程,或许就有助于走进学生的心灵,对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切实有效的。

  所谓反复性与长期性,就是提醒我们“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其实是一个容易急躁、急于求成的人,这些年一直在努力调整,收效仍不显著。现在想想自己批改作业时的莫名烦躁,根本上就是没有认识到这份工作的反复性与长期性。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容忍学生的反复犯错,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力,应该从“这么简单,为啥还不懂,还出错”转变到“这跟孩子们的生活脱节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帮助他们进行抽象或者推理?我还可以怎么调整?”上来。比如,书中谈及的万同就是一个反复的案例,而这在现实的教育工作中,岂止个例,应该是共性,毕竟那种悟性高、一遍就会、错不再犯的学生是极少数。反观自己,我这个成年人不也经常为智商交税、为认知付出代价吗?

  这学期网课结束、返校后不久的一次解题训练课(复习网课期间学习的内容)上。学生练习时,我照常巡视。走到一位女同学旁边,看她没动笔,我以为她故意不想写。但还是很平静地问了一句:“为什么不写呢?”“我写不来”说完有点怯怯地笑了一下。以前有的时候,我内心还是会嘀咕,天啊,这么简单,也学了好多遍了,咋还不会呢?(然后内心飘过无数个感叹号“!”)但那天,我俯下身来,很耐心地跟她讲了,具体什么题,我倒是记不清楚了。但我没有料到这次不经意的讲题,竟然成了一剂催化剂,并发生了奇妙的连锁反应。

  接下来,她先是跟着她几个好姐妹儿身后过来问题。有一次,那位有些哥们儿气质的姐妹儿跟我说:“??不敢过来问题,所以每次都揪着我”,而她只是羞怯地笑笑;课间她见到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冷漠,而是很主动地跟我打招呼,有时还要评价一下我的着装;渐渐地,她敢独自一人来问问题。更关键的是她每天的作业。上学期,这姑娘的数学作业经常敷衍了事,甚至偶尔还有抄袭之嫌。但如今她的作业,却体现出她的做题痕迹,比如抓关键词、选择题错误选项的原因,不会写的还会特意标注等等。而我也会在她每次认真写的作业后做一些切合实际的肯定与勉励,甚至偶尔还会在课上表扬她的认真与用心付出,并相信她会有进步。返校后的半期考试,她确实有所进步。半期后,我也给孩子们布置过一份反思写作,也可以谈对我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我没有料到她写的内容竟然有一句“那次?老师给我耐心讲题后,我发现数学好像也没有那么难……”而这对于我的触动却是蛮大的。我没有想到那不过是一次更耐心、更平和、更友善的个别辅导罢了,竟然温暖了她、激励了她,燃起了她的学习自信。

  然而,她的数学学习还是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后面的几何学习中,她确实遇到了挺多的困难,但好在更主动,经常来交流、请教,有些时候周考,表现还不错,至少在基础题上。我本以为这次期末考试,她应该也会有所进步。然后,考完后,她就跟我调侃:“?老师,你可能要被我的试卷气到”,而且还鬼魅一笑。查成绩那个下午,看到她的成绩,A卷未及格,既意外又失落。

  读了此书后,我想我应该做更切实的调整,应该更接纳孩子们的反复,更深切地认识到这份工作需要更多的耐心与包容力。与此同时,我还应该试着去借力,比如借力班集体。

  反思二:如何借力集体教育的东风?

  读《爱心与教育》,给我最多的感动就源于李老师倾心构建的班集体。比如有同学有生活上的困难,班上的同学会自发地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生病时,会收到同学们的慰问信;在与自己的人性弱点作斗争时,会有“帮助人”,有报喜单;有同学犯错误时,是否给处分,由学生进行民主评议,而且还布置“谁进步最大”这样的主题作文;在班上搞“做班级主人”的主题班会,让班长做“就职演说”,并主持“模拟记者招待会”;在班上读报纸、读小说、读来往信件、读学生的随记;组织“同在一片蓝天下——城乡儿童手拉手爱心活动”……

《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精选范文大全(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xxx市乡镇关于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范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