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精选范文大全(5)

2021-11-22 10:12

  说实话,这些在我看来,都是一些特别了不起又特别用心的创举与尝试。虽然,我还不是一位班主任,其实我也希望有一天我当班主任时,也能够构建一个团结互助、积极友爱的班集体。反思在这一年的教学中,作为科任老师,我仿佛对孩子们要求最多的是“教室要保持干净整洁”,每天上课好像都习惯性地检视一下值日生的工作是否到位。但对于有效促成学习小组的形成、促进同学间的互帮互助上,我做得不细致,或许还不够科学。尤其是对那些在学习上、人际交往上有些困难的学生,作为教育者,应该试着去借力集体教育的东风。而最关键的,就是要借助全班的智慧,去构建一个团结互助、积极友爱的班集体。如何构建,怎样引导并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舆论,将是今后工作的侧重点之一。

  反思三:我们的中学生需要怎样的心理辅导与德育?

  在书中,李老师谈及他做的调查,发现很多中学生的心声在于“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其实,在现实的教育工作中,我又何尝没有这种体会呢?现在孩子们接受的资讯更加丰富多元。学校、家庭、社会有时宣扬的价值观念也是风马牛不相及,甚至背道而驰。

  先谈心理辅导吧。过去的这一学年,因学校安排,我还负责八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一开始,我还是很不自信的。好在积极去研习、充分准备,课堂上也借助一些有趣有料的视频,整体而言,孩子们的认可度还不错。最感动甚至也最自愈的应该在于给孩子们放《头脑特工队》的前一小段,让孩子们认识Joy、Sadness、Fear、Anger、Disgust这五种最常见的情绪,甚至让孩子们自编自导,通过演话剧的方式去感受自己的情绪。

  然而,渐渐地,有一些同学会通过QQ或书信跟我倾诉自己的一些小秘密、小心思。特别是疫情过后,倾诉量剧增,关键是“危险系数升级”,嫌恶学习,厌倦周遭的人与事,不愿回家,生活的荒芜与无趣(有这种困扰的学生不在少数,他或她或感受不到家人亲友的关爱、或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或看不到自己的未来、或觉得人生模式的无趣),甚或表示自己想自我了结等等。办公室里,经常有同事在跟一些学生沟通、交流,或者跟家长交流。很多家长表示不能理解自己的孩子为何如此冷漠、叛逆。当然,一些孩子也不能理解父母的简单粗暴。

  从李老师的教育手记中,我们看到一些中学生通过随笔、日记、信件跟他倾诉自己的困扰,内容涉及男女同学如何正常交往、性幻想与羞耻感、对自我的否定与怀疑、理想的丰满与现实的骨感。现在想想,其实,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也或多或少有这些方面的困扰。当然,一般情况下,老师也不会过多地涉及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我们那会儿只会闷在心里或者对着自己的日记倾诉。而如今的孩子们,可能会更直接地表达或发泄。可是,我们怎么帮到他们呢?又如何寻求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呢?针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学生,又如何科学引导呢?

  再谈德育,这一点我的体会还很肤浅。前段时间在德育办办公室看到主任在教育一个学生,后来午间跟他的班主任随聊,惊闻这孩子可以在家中用开水泼自己的母亲,疫情期间用他妈妈的手机充钱玩游戏等等。

  读这本书,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恐怕就是杨守丰的事迹啦。随着来往信件的不断展开,鲜活而丰满的人格形象跃然纸上,她有一颗与人为善的高尚心灵、有洞察世事人心的大彻大悟、有与孱弱身体极不相称的坚强意志与乐观豁达。她有一个普通而伟大的灵魂,她在别人心中树起了巍巍丰碑,她应该被称作英雄。与此同时,无论是宁小燕,还是冯珉娟,都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吐露自己对周遭不良风气的不屑与愤懑。读到这里,其实我也很在意,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们去追寻“真善美”?那句“切不可对生活有一种冷漠的俯视感”也冲击着我的认知。事实上,在阅读中,我似乎也在回看自己。无论是高中、大学,还是工作后,其实很多事情都曾困扰我,也为此付出过认知上的代价,也多次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如今,我依然在摸索、在调适,同时也在慢慢接纳自己。

  如今,面对孩子们,我们又该给予什么样的德育呢?比如,假如今后我的学生里,也有一位特别暴力、缺乏爱心与良知的学生,我该怎么引导?假如我的学生追星追到无法自拔的程度,又该如何引导?假如我的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又怎么办?假如学生就是故意唱反调,又怎么办?假如学生盲目幻想,又不愿意表露,不敢求助,无法正常学习、生活,又怎么办?假如学校的德育评比流于形式,学生群体乃至家长不认同,又怎么办?

  反思四:朴素却有着力点的价值引领应该是什么?

  读《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的尾声,带给我的感动莫过于那句:“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李老师给孩子们关于“爱”的见面礼,引导孩子们发现身边的美,捕捉幸福,切实去感受父母之爱,给他人提供利索能力的帮助与支持,学会感动,学会感恩。

  记得大概八年前,有人曾问过我的人生理想,我曾回答到:“做一个更让自己喜欢的自己,同时,给他人带去积极的影响”。记得当时,那人笑了笑,“希望再过十年,你还能这么想”。如今,我依然这么想,依然渴望成为更好的自己,虽然这些年为自己的智商和认知买过很多单,也经历了一些变故与挑战,也悔恨过自己的幼稚、无知与人性。今天,我依然有这个想法。在从事教育工作中,我也要求自己,尽力给孩子们带去积极的影响。

  而这本《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七,开宗明义地提出“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在现实中,也有一些教育者在尝试做传递幸福感的教育。他们都是了不起的践行者。有时候,沉下心来,仔细思量,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无论是去年x部分青年的种种表现,还是今年疫情期间的“最美逆行者”、各类岗位上人们的尽职尽责,乃至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迅速达成的全民共识,都给了我很深的触动。记得上学期有一次课上,涉及“我今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孩子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想法,比如当电竞运动员、当医生、当游戏开发者、当探险家、开公司当CEO等,也有诸如“我想成为一个让人难忘的人”、“我想成为一个不让自己后悔的人”等等,记得那时,我曾肯定过孩子们的各种想法,也建议到“首先,我们应该要求自己尽量成为一个不给社会添乱的人。比如开车不抢红灯不超速,不当键盘侠,不违法乱纪……”疫情返校后不久,孩子们在谈感受时,也提示孩子们,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不仅需要“最美逆行者”,也需要连轴转的产业工人;不仅需要科研人员,也需要普普通通的劳动人民;不仅需要冲锋在前的战士,也需要默默守护大后方的民众。

《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精选范文大全(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xxx市乡镇关于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范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