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保供,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面积、产量不能掉下来,充分说明了确保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极端重要性。保供是农业农村村工作的永恒主题,新发展阶段要努力实现高质量保供,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性、保质量。
一是奋力夺取粮食丰收。保证粮食安全底线在“六保”任务中处于基础性、前提性地位,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根据省里下达的粮食面积和产量指标,细化分解任务,压紧压实责任,突出“保稳定、优结构、提质量”,务必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保稳定”就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xxxx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在xxxx年的基础上略有提升,计划播种面积xxx.x万亩,计划产量xxx.xx万吨;“优结构”就是要发展优势特色品种,主攻专用品牌稻米,尽快恢复油菜生产,培育绿色有机品牌;“提质量”就是推动粮油绿色高质量发展,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到xx%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二是稳定生猪生产供应。继续稳定养殖用地,加大现代化生猪养殖项目招商力度,加快在建生猪规模养殖场进度,全面推进天邦等重点生猪养殖项目,继续推动大型生猪养殖企业扩大“合同猪”养殖规模。xxxx年,全年生猪存栏计划xx万头、出栏xx万头,对生猪生产实行定期调度机制,确保完成年度生猪生产任务。常态化坚持非洲猪瘟防控,持续落实现行有效防控措施。同时,努力稳家禽、增牛羊、牛奶兴,稳定蔬菜等生产,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
三是加强农产品高质量供给。由全面小康到全面实现现代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xxxx年,我们将以两个“三品一标”为抓手,增加优质绿色和特色农产品供给。在产品方面,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在生产方式上,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二)抓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一是通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将一些自然生态条件好、特色产业鲜明的脱贫村纳入乡村振兴重点示范片区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工程、整合一批项目资源、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帮助脱贫村实现从全面脱贫飞跃到全面致富。
二是通过脱贫帮扶政策有效衔接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x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我们积极推动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有机结合,继续保持脱贫帮扶的政策红利,带动各类建设项目、要素资源全部衔接到乡村振兴上来,帮助乡村振兴加速推进。
(三)抓发展,全面发展特色高效农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依据我市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我们将围绕做精做特做优,以都市型、近郊型现代农业为发展定位,以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为发展路径,纵深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一是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聚焦“一县一特”全产业链创建,继续打造含山林果、和县蔬菜、当涂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积极争取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一批“小而精、特而美”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继续争创国家(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培育市级农业产业特色镇、市级示范基地、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二是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继续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争创省级培育市级。在市经开区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基础上争创国际农产品加工园,对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支持蒙牛两百亿长三角现代乳业产业集群建设。培育农产品加工业“独角兽”企业。开展农产品加工园区提升行动。加强对现有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园区的整合,优化规划布局,明确功能定位,促进园区全产业链开发,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支持和县台创园绿色食品加工园、郑蒲港新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含山粮油产业加工集中区、和县xxx省道粮油加工产业集群、当涂县黄池农产品加工园区提档升级。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
三是持续推进“xxx”行动计划。紧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趋势,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发力。引导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到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建设中去。力争到xxxx年,创建“一县一特”全产业链示范单位x家、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xx个以上。
四是提升乡村休闲旅游业。结合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重点支持示范片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完善配套设施,促进乡村休闲旅游业提档升级。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加强引导,加大投入,建设一批休闲旅游精品景点。支持当涂县争创国家级休闲农业重点县,含山、和县争创省级休闲农业重点县。支持金色田园、秀山生态园、林头福山等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基础设施完备、产业优势明显、生态环境友好、带动能力显著的示范田园综合体。
(四)抓建设,大力建设特色田园乡村
加强乡村建设是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要具体落实到具体工程项目上,集中资源、集中建设,力争让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一是突出示范引领,重点建设七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以打造重点片区为突破口,聚焦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休闲农业重点项目、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六大要素,重点建设花山濮塘、雨山滨江、当涂大青山、江心洲、博望横山、含山太湖山、和县鸡笼山等x个重点区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片区)。在每个重点区域遴选生态禀赋优越、自然景观优美、特色产业鲜明、人文内涵厚重、区位条件便利、人口规模适中(xx户以下)x-x个村庄,科学制定规划,组建建设平台,整合项目资源,加强运营管理,开展农文旅融合的特色田园精品乡村建设,努力做到“一番好景、一组特产、一台好戏、一桌好菜、逗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