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编多篇(2)

2022-02-16 14:21

  这一次走进电影院观看,给我的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都是非常大的。我还是建议大家去电影院看,真的音效很好。

  这部《海上钢琴师》的配乐我是真心的喜欢,特别是1900他演奏的时候我就在想真的有这么神奇的天才吗?这音乐真的厉害。但是电影里面没有明确的交代1900为什么弹奏钢琴这么厉害。嗯,你要知道1900是一位孤儿,被一名锅炉工收养了。可以说他是船上最低阶层的人了。怎么可能会如此的神奇技术,没有名师的指导,没有练习,只是听了人家一小段的钢琴演奏,1900就可以在深夜里弹奏属于自己的钢琴曲呢。或许我真的要相信有天才的诞生。

  回到电影来,1900在8岁那年他的养父意外去世了,我猜正因为是养父的去世,他的世界观有了不一样的变化,没有了国籍没有朋友没有可依靠的人,在船上最低层的生活可想而知,是多么的惨。但故事就转折了,他误打误撞地走上了船上的舞会厅。正因为这次的误入,他看到了钢琴也知道了钢琴,而且他的钢琴技术真的是牛啊。正因为钢琴演奏,从此1900就在这船上生存了下来。1900的琴技有多厉害呢,他可以用钢琴把场上几个人的动作形态和内心活动,用钢琴演奏表达出来,惟妙惟肖。当我在看到这片段时候我就在想,原来这就是音乐,其实音乐表现形式很多,音乐也可以表现出人的一种神情,人的一种状态,仿佛音乐在演话剧。也因为钢琴1900才认识他一生的挚友小号手。

  小号手早就听说船上有这么一个神奇的人物,钢琴弹得非常的厉害,二十几年来没有下过船。小号手是整部电影的串讲人,正因为他的回忆与进行时,才把1900的故事给讲完整了。最终1900还是选择了与船一起毁灭,小号手万般的惋惜。小号手是个好人,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他与1900的初相遇就收获了1900的信任,最后也是他找到1900,做出了最后的告别。其实小号手下船后的生活也过得不怎么样,小号不演了,生活所迫,他要拿出他自己最心爱的小号拿出来卖,这个场景一开头真的是令人唏嘘啊。

  嗯,我在想1900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到底有没有想过离开船而到大陆?我认为他是认真的想过去陆地的,而且电影里面也有描述他想去陆地的原因。但是他还是选择了回船上。他为什么不让自己的音乐发行唱片呢?我认为他怕自己应付不来名利,你可知道他打败了发明爵士音乐的人,他的名声早已在外,但也无所谓。船只能装20xx人,他是在一个很小的世界里面生活生存,他可能只想在自己的可控世界里面得到尊重就可以。1900到底多喜欢那个女孩?我认为他对她的喜欢说不上什么伟大的爱情,我认为就是一个单纯的喜欢,那种爱意,是没有动机,没有太多的占有欲,她就是美,1900就在此时此刻把最美好的曲子刻录了,1900也想把这个刻录好的唱片送给那女孩但是没有送成功,后来1900去偷偷的亲了那个女孩,当1900知道那个女孩是那个农夫的女儿时候,他其实已经知道命运的安排了。那个女孩最终还是会下船的,还是会回到大陆上,而1900他没有很强烈要跟那个女孩走,他还是在跟自己内心做斗争,最后留在船上。

  1900没有下船,其实就是他的一个选择。电影面最后的时刻,1900与小号手对白其实也给出了答案了。我更喜欢的是:我想看看海,不是从船上看,而是在陆地上看,我在船上不能感受到海。嗯,你所生所处的生活就是一片小地方,就是一小群人在做事,你的观点你的感受,就是那一片的那一群人的想法。就是那一个农夫所讲的意思一样,那个农夫也受到很多挫折1900听了后都感到十分的为他惋惜。1900听了太多关于陆地的故事不知道是不是对他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呢?

  1900最后选择的还是对还是错呢?我认为这个不是对错问题,而是对自己内心价值观的问题,1900不是没有想过下船,只是他想到下船后他找不到自己的“故土”,生于船上活于船上,他看到过了无数的人对新大陆的好奇,期待,而1900的眼里他们只是不过一群有目的的过客而已,那些来搭船的人总是要离别的。这个船只是他们的工具,而这个船对1900来说就是他的世界啊。

  最后的时刻小号手见到了1900,1900还是找到一些安慰的,有这么一个亲爱的挚友,最后来看他了,最后还讲了一个关于天堂的故事,让小号手说开心了一下。这个场面真的很耐人寻味,本来两个人就是要隔世相望了,还要讲一个笑话证明自己已经淡化了死亡,1900更愿意与自己的故土一起沉睡。

  最后电影十几分钟,看到1900与小号手的对白,我的眼泪真的是哗哗流下来,活下去可能是容易的,但不容易的是你要坚持自己的世界观去活下去。你所在的世界不复存在了,活在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影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八篇【三】

  为这样的片子写字儿总让我纠结。写还是不写,这是个问题。像这样几乎被举世拥戴的电影,你说一万句好话也只是它的荣耀的一毛,你再怎么唱赞歌也会淹没在齐声大合唱中。作为以追求特立独行为毕生事业的装B犯,对几乎每一个人都喜欢的东西歌功颂德,这也太有损我的范儿了。

  可谁又能管住自己的进出口呢?李白看到崔颢的先下手为强,虽然心中一凉,还是忍不住要唧唧歪歪几句。我看过那么多关于1900的影评,心中一凉二凉三凉,还是忍不住抛砖追玉。

  三年前我看完这片子后腹中隆隆作响,忍了又忍终于一屁未放,三年后我不小心把它又看了一遍,感觉可以扑哧一下,因为有了新的感触。关于尽头,关于陆地海洋,这些我都不想说。我只想说说1900这个人。

  众人叫他天才。众人为他疯狂。1900从拥有这个不平凡的名字起,就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人。目光、掌声和荣耀,平凡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对于天才的1900就像空气一样稀松平常。

  但是目光、掌声和荣耀并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长久。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让我特别难受:人们围绕在1900身边为音乐起舞的时候,有人看见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鸟兽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孤独,此刻他非天才,是个可怜的被遗弃者。

  天才其实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的天才都是异类。而再体面的异类都不会被人真正地爱。那些为1900的琴声瞠目结舌的人,在琴声终结的时候,他们也就咂巴着嘴散去。1900这样的天才更像是个宠物。人们会喜欢它、呵护它、痴迷它,但它跑到马路中间迎面驰来飞车,谁也不会扑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

  大概只有小号手是愿意聆听1900的内心而非琴声的人,他不理解他,但是他尊重他。他用尊重成全了1900完整的独立。我看到有人说如果他是那胖子他就会把1900敲昏然后拖下船。我想这样的想法也就注定他成不了那个胖子,成不了1900唯一的真正的朋友。

  如果我们较真一点,假设小号手真的把1900弄下船了,故事将怎样延伸?我们都知道,落魄的小号手没有能力去为朋友找一艘新的船,找88个琴键和尽头。1900将无可避免被磨去棱角和平庸,落入红尘变成一个凡人。

  活着,还是活得安心。这也是个问题。凡人的选择是无论如何先活下去再说,"活着"这件事情本身比什么都重要。而天才则把心灵的舒适看得更重,生死则次之。所以凡人可以忍辱,天才却情愿玉碎。每一种人都获得了他最看重的东西,说起来谁也不比谁亏。

  其实我不太乐意用天才这个词儿来定义1900。天才已经被用滥了。我更愿意说1900是个ET。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想表达就开口说话。这是人类的方式。但是1900不属于人类范畴。他的手指是他的发声器官,连着他的心和眼睛。他的身体机能是人类的,他的感知和内心是ET的。

  ET很神奇,但不算稀奇。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ET。

  小时候看哲学入门读物《苏菲的世界》,哲学老师说,你是否想过自己或许是个火星人?你是否有一天会停下脚步,审视自己然后想:"我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存在。我是一个神秘的生物。"——我并不理解。我看着每一个人都有两个眼睛一张嘴,我无法理解这一模一样的人怎么会是不同星球的物种。

  直到后来我发现人的内心比海还深,发现一个人和一个人的差异比天和地的相错都大。我才渐渐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ET,至少都曾经是ET。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如此千差万别,就像从宇宙的各个角落聚集到这个星球。我们透过眼睛看世界的角度,我们吃奶头的力度,我们尿裤子的姿势,都如此独立如此百花齐放。

  我们曾经都很与众不同,鲜活跳跃。但是后来,我们被教育,被纠偏,被放入轨道。于是我们从一个个ET变成一群地球人。我们鲜活的面容淹没在人群之中变得模糊不清,一眼望去毫无分别。只有那些因缘巧合的,比如1900,侥幸(或者说是不幸?)保存了自身的独立和ET本色,成为地球人眼中的天才和异类。

  差异导致孤独。葆存了差异性的ET在承受异样目光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孤独,远超出凡人的孤独。凡人们如我们虽然也还都残留一些差异,但大致面貌八九不离十。我们失恋了后觉得痛苦比谁的都大,我们拥抱心爱的人自认比谁都幸福。但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每个人的痛苦和幸福都没什么区别。我们在不断重复,千篇一律。

  我们丢了个性却换来了共鸣。我们借助艺术寻找通感,在人性中相交叉的部分,抹着眼泪互相慰藉,或者说,互相平衡(原来有人比我还惨啊,这下心里舒坦多了)。而被称为天才的人站在人群之外,忧郁地注视这群有些像他又不是他的物种。用他们ET的本能将那些交叉部分,提炼、放大、直抵内心。那些永远无法交叉的部分,则作为孤独的源头,令他们永远无法融入人群。他们只有躲在自己的轮船里,躲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孤独地活着,然后死去。

影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八篇【四】

  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海上钢琴师》。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

  和众多欧片一样,这部片子也充满了暗示。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这名出生在轮船上的孤儿,是天生的钢琴大师,他一生从来没有下过船,能够在别人因晕船而吐得一踏糊涂的时候闲庭信步。他生世凄凉却用钢琴征服所有人,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却不以为意,他能选择与船共亡却不能为了深爱的女人登上一次陆地。托纳托雷想通过他暗示什么呢?“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看到的是选择。人的一生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面临选择,每一个细小或者重大的选择决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1900选择了留在船上,他无法迈出走下甲板的那一小步,哪怕是为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恋爱。所有人似乎都恨不得把他推下船,但1900毅然回头。他说:“陆地没有尽头。”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影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编多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观看《政治掮客苏洪波》警示教育片心得体会多篇范文精选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