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优选范例【一】
《中国人》又名《吾国与吾民》,《中国人》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中国人民、中国人之德性、中国人的心灵、人生之理想、妇女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文学生活、艺术家生活、生活的艺术、中日战争之我见。林语堂发挥自己“两脚踏东西文化”的优势,常用中西比较的眼光看问题。在该书中用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在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
关键词:林语堂;《中国人》;性格·精神·理想
最近拜读了林语堂先生的《中国人》,从中认识到了中国人的不足与优点,使我们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超越自己。“只有一个中国人才能这样坦诚、信实而又毫不偏颇地论述他的同胞。”这是一个思想家用心思考的结果,他用一种诗意的语言来剖析残酷的现实,为的是替他的国家寻找更多辨护的理由。在《吾国吾民》中,我们看不出作者林语堂先生想使中国变得“伟大”的所谓爱国意志,但作品却明显地透出想让自已的民族能够尽快自我理解以至被人理解的焦虑之心。
《中国人》是林语堂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完成的,是一部有关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著作,作者希望超越国家、民族与语言的隔阂,让更多的西方人对中国人及其文化有比较客观、全面的认识。赛珍珠在序中说此书"是关于中国最完美、最重要的一本书"、"是有关中国的杰作,全书渗透着中国人的基本精神"。而林语堂在自序中声称:"本书不是为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西方的'爱国者'而作,只是为那些'没有失去自己最高人类价值'的人而写。"可以高度概括为;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的理想:中国人的精神。
一 中国人的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时常被人提起,自然有真理的成分存在。国人的性格即民族性格。我不能笃定的说,我们中国发展到今天,是由我们的民族性格决定的,但就其中的影响却是无论如何也不容忽略的。
林先生在书中列举了中国人性格的八个特点:老成温厚,遇事忍耐,消极避世,超脱老滑,和平主义,知足长乐,幽默滑稽,因循守旧。作者从中国长远的历史背景来解释各种不同性格的形成原因,介绍了这些性格的人如何处理好社会、家庭中的各种关系,并且列举出国外的例子作为对比。内容由浅入深,文字流畅自然,不仅能使读者跟着作者思路去思考,还能引起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共鸣。作者对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做出了独特的见解。例如;老成温厚,这一特点使得人像是一位理性的中年人,较早的成熟且负有责任感,遇事镇静,“是一种能使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获得宁静的文明。”然而,这种安贫乐道的心理让人失去了追求的热情和进步的欲望。当我们所有人都沉浸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时,也不免能理解,一些国家在建国短短的时间里迅速超越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国家。所以说,精神力量往往能战胜你想象不到的强大的力量。正如林先生所说,这是一种多么消极的心态,究其根源,无外乎“在于一个对青年的热情往往一笑置之的社会。”在生活中,我们接受到的一代一代的家庭教育可见一斑,当我们对父母说出要独立尝试一件新事物时,他们总会给我们列出种种的困难,
直到最后在被夸大的困难面前低了头,我们丧失了追逐的勇气和斗志,选择主动放弃。这种教育也种进了我的心里,当身边有人要做决定的时候我会不自主的那样做,现在想想,自己不是把别人的追求也扼杀了吗,真是罪大恶极!于是我们看到中国受难的时候站起来革命的国人,大多是受过外国那些自由,平等教育的爱国青年,他们有追求,敢于追求,从不畏惧。这就是我们的缺失。有些时候的我就是那个样子,害怕失败,幻想种种困难和窘境,把自己保护起来,不敢踏出小小的一步。当我的旁边有一个相信我的人,推我一把,把我“逼”到那一步,当我走过去了,其实并没有那么害怕,只因自己心里的“种子”埋的太深。消极避世,从过去历史的进程中,我们知道中国人从很早开始就享受过着一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那就是他们所追求的单纯的小幸福。不需要多么富有,多么奢侈,门前二亩田地足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最好再觅得一处世外桃源,一家人便可尽享天伦之乐。所以说古代很多人都是很容易满足的,而不喜欢去追名逐利。林先生说这是消极避世,“是最安全的政策”。这就是说选择鄙视的原因是因为害出世的危险。出世意味着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有往来,这种交流往往能带来麻烦甚至危险,而这种麻烦与危险不会有人对此负责。有句话说得是各人自扫门强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中国最成功的记者就是那些没有任何观点的人” 由于个人权利缺乏有效的保障,中国人产生了一种消极避世的活命态度,就像刺猬立起自己的刺保护自己一样。现实社会中“视而不见,见而不为”的种种现象,不正是由于法律在保持个人权利的具体执行中发生了某些偏差,才导致人们对对所有事情都持淡漠的态度吗?正如谚语所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亦有歇后语:狗捉耗子——爱管闲事。从小父母、前辈就教导我们,不要多管闲事,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足够了。。“于是中国人就这样地生活着,极少斗争,也极少反抗。”——林语堂。然而这种生活态度是正确的吗?难道看到街上的抢劫案你也不动动手指头拨下报警电话110?难道看到有人溺水了你也不大声呼喊求助或给他一个救生圈?难道看到老人家在路上摔倒了你也若无其事地迅速在他身边走过,生怕别人误以为是你推倒的?醒醒吧各位同胞,请唤醒你的良知,拿出你的正义感,不要再继续做一个冷血、漠然的中国人!.
二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缺乏科学;逻辑;想像;中庸之道。可以说中国人不思进取,只会拿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做遮羞布,只看到了以往的成就,未看到后来别的国家的进步与发展,从而导致中国落后于其他国家,从而沦为别国的殖民地。
中国人发明火药,却发现它最好的用处是制造鞭炮,供他们祖辈做生日用,发明用于了和平。而未看到他的别的作用,而西方国家将其用于军事,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了。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多么缺少科学的思维。
中国之患在于有过多的智慧,表现在超脱老,避世洁身,和平主义等方面。不过中华民族的智慧在其他方面也用体现,不光是胆怯这一点。我们不能说缺乏独创性,开拓性是中国人的心灵的特点之一。他们的创造业与中国工业所一直保持的手工制作水平是一致的。由于没有能发展一种科学的方法,由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的独特性,中国在自然科学上是落后的。然而我确信,随着科学方法的引进,随着研究设备的完善,中国会在下一个世纪创造出伟大的科学家,为世界科学作出重大的贡献。
三 中国人的理想
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观点论,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理论:第一层理论: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层理论: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所以月牙山人说: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第三层理论: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中国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是中庸之道的影响,影响深远而持久。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都对中国社会文化生活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复杂的影响。佛教自传入汉地以来,即与中土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及至隋唐时期,达到了高峰。在绘画方面,历代著名画家大都精于佛画。如三国时吴曹不兴、晋顾恺之和卫协并称为汉地最初三大佛画家。北齐曹仲达与唐吴道子的画后世称为“曹衣出水”与“吴带当风”。特别是x敦煌石窟壁画,集中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才华,为世界上现存最大的艺术宝库;唐代盛代变文,用以讲述佛经故事,讲时多配合图画(变相),对后世鼓词、弹词等说唱文学影响很大;在雕塑造像方面,有东汉的也望山佛教摩崖刻像,自北魏起又有各种石刻、木雕、金镂、漆塑、浇铸等造像艺术,形式多样,气魄宏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风格,如敦煌、云冈、龙门石窟,均为世界文化之瑰宝;在建筑方面,历代佛教寺院不仅依照宫殿形式,而且多有发展,美轮美奂,为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华;在音乐方面,相传陈思王曹植曾制山梵呗,以后龟兹等地舞乐传入内地,逐渐形成了汉地特有的佛教音乐传统。此外,佛经的翻译和佛教的发展,对中国音韵学、翻译理论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此外,伴随佛教传入的医药、历算等知识也对中国这些学科的发展起过一些促进作用。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领导者洪秀全——一个原本礼拜孔子、笃信文昌的乡塾先生,一朝忽然改拜了上帝。他以上帝次子的身分,唤起千军万马,创建了地上天国,并为这个天国的子民创造了太平上帝。
中国人文主义者却自信他们已会悟了人生的真正目的。从他们的会悟观之,人生之目的并非存于死亡以后的生命。欲明了中国人对于生命之理想,先应明了中国之人文主义(Humani*),人文主义这个名词的意义,未免暧昧不明。但中国人之人文主义,自有其一定之界说,它包括:第一点,人生最后目的之正确的概念;第二点,对于此等目的之不变的信仰;第三点,依人类情理的精神以求达到此等目的。情理即为“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意义又可以释作普通感性之圭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