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周林主席提出工会工作要“强自身、善借力、扩宣传、树形象”的要求,要提高部门工作的质量,就必须有创新。首先是强化责任促创新。今年每个部门都要有两到五项创新成果,要列入目标管理。其次是善于借势促创新。怎么与其他部门合作,以最小的成本,借助别人的资源出最大的效益,我曾讲过:“花大钱办小事是蠢才,花小钱办大事是人才,不花钱办成事是天才,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是奇才”。也可用“资源”来代替“钱”的说法。社会资源永远是有限的,创新思维天地宽,关键是看你如何借势借力,这个社会有多大的人脉,就有多大的事脉。再就是用信息催生创新。信息化社会,没有信息就没有生息。只有掌握了大量的信息,你就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谋大事,用信息倒逼“创新”的办法,今年你完不成市总下达的信息任务,你等于白干,你上不了信息,说明你的东西“太陈旧”,只能写入历史书籍,不能登上现代社会的大雅之堂,新闻肯定是新在先,没有新就无所谓创新,新闻都不要你,怎么能说你是创新成果呢?我过去也写信息、写新闻,我们业内有一个行话叫“新瓶装老酒”,酒还是茅台酒,换个瓶,叫“国宾”、“国缘”、“小糊涂仙”,又有了新市场。此外,要用调查研究促进创新。现在我们许多工作没有亮点,就是上情不清、下情更不清,“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去应付工作怎么能行呢?要解决了解上情的问题就是学习,学习才知道如何围绕大局开展工作,围绕中心开展工作,而下情的了解,没有别的办法,就是要走下去,沉下去,调查研究,真正要善于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发现问题,拿出对策。这次我们搞了一系列的调研课题,也可以自己去拟定新课题,一个部门用两个月出一份比较像样的调研成果不是十分难事。在调研的过程中去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制度、创新机制。下基层,搞调研是今年各部室要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去办的事,但是在这里声明,到基层不等于深入基层,要下去就要有收获,有成果,为了好的调研成果,在基层多住两天也是可以的。现在是交通工具越是方便了,沉下去的时间越是短暂,基本上都跑路了;再就是,见群众不等于深入群众,下到企业见到了职工群众,与职工群众说几句不疼不痒的话,就算深入群众——这纯属于走形式、走过场,长此以往,工会组织就会脱离群众。还有就是发现问题没有解决也不等于深入人心,下去调研,就是要拓展创新之路,解决基层希望渴盼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调查研究,使我们推动工作不断创新,但是创新,不是搞形式主义,翻花样儿、“作秀”,而是为了使我们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要提高执行能力
我们总讲抓落实,可是效果如何大家心里都有杆称,现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执行标准不高,自己跟自己比,跟比自己差的地方比,跟历史上的指标比,这永远没有出息,一些部门和干部甘于平庸、甘于中游,工作满足于一般化,“老和尚的帽子——平不塌”。争先创优意识不强;再就是执行速度不快,工作效率不高,作风疲沓,一问进展到什么程度了,肯定会说一大堆客观理由,“成功者找办法,失败者找理由”,工作主动性不强,再就是执行力度不大,对工作的决策布署不能贯彻到底,工作走样,甚至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执行办法不多,习惯于“老套路”,习惯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处理问题,习惯用简单的行政手段解决矛盾,把许多工作只是落实到纸上,停留在会上,还有就是执行能力不强,缺乏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执行起来力不从心,或者虽然执行了,但眉毛胡子一把抓,重点不突出,甚至动机不纯,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不执行,甚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存在这些问题虽然有多种原因,但这些问题却实实在在阻碍了一个机关正常工作的开展,损害了这个机关的形象。
我们的干部和工作部门怎么提高自身的执行力,我们认为,必须对执行力有清醒的认识,执行力是一种工作态度、精神状态,是一种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也是党性修养的具体体现。干部的执行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主要表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