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电通信业发展纪实汇报(2)

2010-06-17 17:41

  邮政收寄、投递能力大幅提高。建国初期,邮政的运力主要靠铁路客运加挂邮政车厢和汽车货运邮件,各类邮政汽车只有427辆,火车邮箱3辆,收寄、投递力量严重不足,时限不能保证,积压逾限十分突出。经过60年特别是近30年的发展,到2008年底,我国邮政业拥有各类汽车8.6万辆,邮政火车邮厢356辆,邮船3艘,邮运飞机15架,实现了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手段的综合利用。

  邮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建国初期,邮政作业处理基本是人工完成,经过60年的投资建设,逐步由手工向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转化。20世纪80年代开始,邮政采取自行研制和引进购置相结合,大量安装信函、包裹、印刷品自动分拣机,推进了机械化、自动化的进程。到2008年底,全国邮政拥有悬挂输送机153套,信函、包裹、印刷品分拣机206套,报刊分发流水线84套。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信息化工程的全面启动,邮政开始了综合计算机网络、“绿卡”工程网络以及各地企业网络和电子邮政局所的建设,实施邮政作业、邮政营销和企业管理的网络化;到2008年底,我国邮政计算机总数达到23.3万台,网络服务器1.6万台,网络交换机1.9万台;已建成覆盖全国200多个中心城市、3.8万个电子化支局网点,能够承载语音、图像和数据业务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其设备性能、覆盖范围和网络功能,均达到世界邮政先进水平。

  (二)电信业通信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60年特别是近30年来,在投资规模逐年扩大的同时,邮电通信部门坚持高起点发展通信事业,大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将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相结合,加快了我国邮电通信现代化步伐,使我国综合通信能力迅速增强,网络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建国初期,全国长途明线仅14.6万对公里,长途电缆1635皮长公里;建国后前30年,电信业大力建设电缆和微波线路,通信能力取得较大提高。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构筑长途光缆网,1990年10月我国建成第一条光缆干线工程——宁汉渝光缆干线,从此开始大规模的长途干线建设,到1998年底建成了“八纵八横”格状型国家光缆骨干网;建成并开通了中日、中韩、亚欧等多条国际陆地、海底光缆,为运营商国际业务的传送提供了足够的传送带宽。2008年底,全国光缆线路长度达到677.8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达到79.8万公里,20年年均增长近45%。电信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设卫星通信地面站,到2008年末,我国拥有地球通信卫星地球站点1265个。

  固定电话通信能力明显提高。建国初期,首都到各省会城市平均长话电路仅1.2路,市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仅31万门,其中人工电话10多万门,多数县城没有市内电话。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电信业先后引进和自主研制并开通使用了自动电话交换机设备,但由于投入不足,全国三分之一的市话和绝大多数长话需要靠人工接续,绝大部分农村地区还在使用原始的手摇话机,技术装备比发达国家整整落后二三十年。改革开放后,邮电通信业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固定通信网,1982年,在福州引进了全国第一套万门程控交换机,之后开始了固定电话网由人工→自动→程控的转变,到1995年,我国电信网完成了人工网向自动网的过渡;1997年底,全国局用交换机总容量突破1亿户,县以上城市全部实现交换程控化。到2008年底,我国固定长途电话业务电路达到29.5万个2M,比1998年翻了一番;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690.7万路端、局用交换机容量达到50863.2万门,固定电话网络规模十几年间跃升至全球第一。随着固定电话容量的大规模增加,固定电话用户也快速增长,到2008年底,全国固定电话用户数达到34035.9万户,分别比1949、1978年增长了1560.3、175.8倍;其中城市电话用户达到23155.9万户,农村电话用户达到10880.0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由建国初的每百人0.05部提高到每百人25.8部。

中国邮电通信业发展纪实汇报(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10年学习贯彻廉政准则自查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