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强基固本激发活力,妇联组织自身建设与时俱进
各级妇联组织大力推进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把妇联建设成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的妇女群众组织,进一步增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1、求真务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新成果
各级妇联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思路和举措更加明确,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各级妇联以“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为主要载体,深入农村、开展调研、锻炼党性、扶贫助困。仅市妇联就筹集专项资金15万元支持开县口泉村道路改造,有28名厅、处、科级党员干部深入农村、进入农户进行党性锻炼。市妇联推出了机关干部全员大接访制度,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加强了调查研究,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强化妇联组织的话语权。各级妇联共开展专题调研128个,完成调研报告135篇,一些调研成果被党委、政府采纳。市妇联对熙来书记2008年10月交办的对重庆女性特质、重庆女干部参政优势劣势、新时期妇女发展、儿童成长与家庭教育等进行全面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上报市委,得到8位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围绕“三保”工作,市妇联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关于重庆市农村妇女小额贷款、农村妇女进“两委”、农村妇女妇科病等调查报告得到了全国妇联黄晴宜副主席等有关领导的好评。其中,《重庆农村妇女现状的调研报告》被评为“重庆市科学发展观第一阶段优秀论文”。完成了《重庆市志.妇女志(1986-2005年)》的编纂工作。加强提案工作,重视提案质量,市妇联《关于加强农村妇女健康知识培训的建议》被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
2、稳步推进,妇女组织建设取得新进步
继续加强妇联、机关妇委会、团体会员三位一体的妇女组织建设。全市各级机关妇委会达1695个,团体会员达84个。市妇联加大指导力度,出台了《重庆市市级机关妇委会工作考核办法》。指导市女领导干部联谊会、女专家联谊会等团体会员的换届工作。组织开展市级机关妇委会和团体会员的联谊活动。市直机关妇工委和各机关妇委会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在培养推荐女干部、提高女干部能力和素质、维护女干部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女职工委员会等团体会员在为妇女搭建建功平台,维护会员权益、展示妇女风采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继续推进强基固本工程,开展了妇联基层组织“十百千”示范创建活动。渝中区、巴南区被评为第一批全国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区县。永川区妇联探索建立了在全国有影响的异地妇女组织。铜梁县出台了《机关、事业单位妇女组织管理办法》,健全了组织制度。
3、多措并举,干部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
以“培训年”为抓手,增强干部服务妇女工作的能力。市妇联组织116名女干部赴清华大学学习公共管理,各级妇联组织开展了各类专题培训班。加强与国内外妇女组织的工作联系和友好往来,组团参加“两岸四地”女企业家经贸论坛。加大妇联干部交流、提拔力度,全市共有27名妇联干部得到交流、提拔,其中仅市妇联机关就交流、提拔了10人,打造了一支精神振奋、干劲充足、想干事能干事的妇联干部队伍。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张轩副书记的亲切关怀和直接领导下,经过各位执委和各级妇联组织的不懈努力,全市妇女儿童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统计,一年来,我市促进妇女就业创业、家庭教育、妇女维权、妇女宣传教育、实施“两纲”、妇女艾滋病预防与宣传等工作经验在全国性会议上交流发言。市、区县党政领导对妇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157件次,其中仅市妇联工作就得到市领导批示29件次;全市妇联系统共获得奖证、奖励、表彰等荣誉1551件次,其中市级以上荣誉774件次。一年来,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党委、政府的要求、妇女儿童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工作方式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社会影响力、社会号召力和社会凝聚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努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