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因地制宜,解决载体问题,搭建承载平台。
任何一种文化都需要载体来承载,农村廉政文化也不例外。要因地制宜,采用农村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运用潜移默化的办法,通过创新载体来感染人,做到寓廉于乐。在实践中可以将传统模式与新型模式互为补充、完善。如搭建文艺表演平台,可以运用送戏下乡、知识竞猜、办表演赛等载体开展,我县纪山镇前不久通过举办农民运动会弘扬先进文化,农民好评如潮;搭建廉情恳谈平台,可以运用"村官与村民互动座谈"、村官述职述廉、廉政讲习所、警示教育会等载体开展;搭建电化教育平台,可以运用广播电视、廉政文化网、电化教育室等载体开展;搭建乡俗民风平台,充分挖掘农村民俗文化资源,运用乡土素材抓渗透,例如我县新贺村文化活动中心改编的花鼓戏《包青天》深受村民欢迎。总之,要使农村廉政文化的精神产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三)正气扬清,解决氛围问题,抓好舆论熏陶。
农村廉政文化作为一种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果不去占领农村文化阵地,那么消极、荤庸的低俗文化必然会乘隙而入,充斥人们的头脑,导致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迷惘。一是要清除不良风气,净化文化环境。针对农村封建迷信、抹牌赌博、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突出的问题,公安、工商、文化稽查等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大专项整治力度,不断净化农村文化环境,为廉政文化培植良好发展环境。二是要寓廉于舆,坚持正面导向。采取开辟广播电视专栏、发放廉政文化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廉政文化的理念、做法及各类先进典型,营造出舆论媒体正面导向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建设廉政文化景观。通过办村户廉政文化知识宣传栏、张贴文化标语、建廉政文化中心村(户)等形式,让廉政文化渗入到农村的每个角落,让农村群众随时感受到廉政文化的热潮,从而形成大众"崇廉尚廉、廉荣腐耻"的氛围。?
(四)强化抓手,解决方法问题,综合手段并进。
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是新事物,必须注重方式方法的正确性。一是要坚持三个原则。即:"三贴近"的原则,要坚持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生活;正面引导的原则,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熏陶渐染的原则,力求使廉政文化潜移默化地予以渗透。二是要采取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的方法实施。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不能搞统一模式,哪种模式农民欢迎就采用哪种,然后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再分类别推广,只有这样才能稳步推进。三是要抓好互动结合。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廉政文化有机融入农村文化;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将廉政文化纳入农村党建工作,重点抓好先进性教育、"三会一课"等工作;结合农村基层民主及法制建设工作,将廉政文化渗入农村管理,特别是要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普法教育等工作;结合扶贫帮困,将廉政文化落脚到维护群众利益上,从农民最盼、最急、最需的方面入手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五)拓宽渠道,解决投入问题,化解资金桎梏。
主要是抓好四个投入:一是财政投入。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经费的投入,并在每年编制财政预算时有所安排。财政投入主要是对农村廉政文化重点项目的扶持,推进廉政文化精品的形成,保证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市场投入。如引进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文企冠名联姻等方式,吸纳社会闲散的民间资金和商业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对农村廉政文化的投入。三是政策扶持投入。如实行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发展基金政策,通过政府主导,多形式充实基金。四是其他方式投入。如利用办联谊会、树功德碑、请在外工作的同乡资助等形式筹措。?
(六)紧扣目标,解决机制问题,着力整合推进。
一是目标要明。我们认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要通过科学的理论体系、正确的舆论导向、优秀的文化作品,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法纪政策观念和廉政廉洁意识,促进人民群众理解、关心、支持、参与反腐倡廉工作,形成廉荣腐耻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风尚。就近期而言,重点是要针对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文化水平低、文化设施落后的特点,创造出一批优秀的廉政文化作品,建设一批农村廉政文化活动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在广大农村形成浓郁的廉政文化氛围。二是制度要立。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要以人为本,通过不断探索建立健全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形成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如要建立有农民代表参与的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三是责任要实。推进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仅靠纪委一家是很难做好的,因此要将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任务纳入宣传、文化、民政、公安等部门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考核管理范畴,年初订计划、年中抓督办、年底严考核,从而实现整合力量,推动农村廉政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