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工商局**区分局成立调查组,对**区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重点走访了全区一部分民营企业,与他们进行了座谈交流,就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作了探讨。通过此次调研,调研组认为,民营经济是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带动力量,在整合区域资源、发展区域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上,民营经济真正起到了拉动作用和桥梁作用。同时,民营经济在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上存在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大做文章。
一、存在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自撤市变区后,**区已经形成一支以发展区域经济为主导,科技型、生产型百家争鸣的民营经济队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这个区现有民营企业家,从业人员人,注册资金
元。这些民营企业在市场各个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综观**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突出存在以下问题:
1、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不强。这个区的民营经济大部分集中在第一、第二产业上,往往是就地取材,而涉足产品深加工、科技含量高的领域非常少,逐步形成了产业结构单一的不良格局;正是由于其结构不尽合理,造成了数量多,经济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在一些规模经济要求高的行业,比如房地产开发等,大多数企业没有达到合理的经济规模。另外,单厂企业多,缺少多厂结构的复合型企业。
2、管理相对落后,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当前,这个区民营经济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变过来,多数民营企业没有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还是按照“家族式”、“一言堂式”的体制在运行。效率低、成本高、服务质量差,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3、发展模式滞后,没有做到可持续发展。这个区的民营经济至今仍然是以消耗大量资源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对环境压力比较大。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合理开发和使用各种自然资源等问题上做的不够,急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此外,民营经济还存在城乡差距较大、吸纳就业人员不多等问题。从以上问题的实质来看,其造成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做好经济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
二、对策建议
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带动结构调整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要着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龙头企业可以是生产加工企业,也可以是科技企业、流通企业和中介组织。从**区的区情出发,把民营经济的发展规范问题置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局中去运筹,置于产业化经营的链条中去把握,置于产业化经营龙头的地位中对待,制定发展目标和途径,完善内部管理。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积极开拓发展空间,全方位促进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
针对优化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这一问题,调研组认为: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适应性调整,而是新技术革命带动的,对经济的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调整。”在这里,主要就优化产业结构对策建议谈点想法:
一是就政府部门而言,应积极做好:
1、搞好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组织协调。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地方政府要把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建议地方政府成立民营经济结构调整的专门机构,统筹安排全区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2、制定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专项规划。建议区委、区政府结合编制全区发展计划,把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列为发展计划的一个专项规划,重点研究提出全区民营经济发展方向,制定民营经济向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的步骤,提出相应的政策扶持措施,确保民营经济在发展上的科学化和合理化;